友谊的属性
【情感】—— 亲密的朋友彼此之间自我表露,还能提供鼓励、感情支持和共情。
【共有】—— 参与共同的活动、朋友彼此的类似之处、给予和得到实际的帮助。
【社交】—— 分享兴趣,参与活动,认为彼此才是娱乐和搞笑的源泉。
友谊和爱情的差异
喜欢和爱恋都包含对伙伴正面、热情的评价,但浪漫的爱情还包括对伴侣的着迷、性的欲望和比友谊强烈得多的排他性的愿望。
对待爱人应该比对朋友更加忠诚、更加愿意伸出援手。
友谊也更易于解体。
朋友不太可能会公开表达正面情感,他们在一起相处的空闲时间一般也比情侣要少得多。
友谊的成分
(1)尊重
值得尊敬的特质看来包括令人赞扬的道德品质、对他人的体贴入微、接纳他人、诚实、倾听他人的意愿等等。我们一般喜欢那些令我们尊重的人,对朋友或爱人越尊敬,那么与此人的关系越令人满意。
(2)信任
信任在任何亲密关系中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使得相互依赖更加愉快惬意;它使我们更加愿意投人,促使我们努力保护和维持伙伴关系。
(3)应答性
大多数场合下,朋友会对我们的身份和话语感兴趣。他们关注我们,因而表达出他们珍视与我们的朋友关系。他们通常还表现出热情和支持,让我们感受到理解和关照。这种对我们的需要和兴趣的关注与支持式的认可就是应答性 。朋友的关注和支持促进了自我表露、信任和相互依赖,与那些看上去漠不关心的人相比,反应灵敏 (应答性水平高)的伙伴让我们感到非常亲近。
(4)资本化
当我们和好友分享好消息或者事件时,他们往往能提升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愉快程度。当我们交好运时,并不总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热心的祝贺;有时我们会得到一些无动于衷的良好祝愿,有时其他人完全不在意我们的成败。但好友通常会为我们的成功感到欣喜,他们的兴奋能增加我们的欢乐 。
(5)社会比较
我们还会将我们的观念和能力与朋友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这一过程就是社会比较。如果发现朋友和我们一样,就能确认我们的观点和兴趣。但是,如果发现朋友在我们珍视的活动上表现更好,就会产生挫败感,所以比较的结果可能具有威胁意义。令人欣慰的是,在亲密的友谊中,我们能把自己看成团队中的一部分,这样朋友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就,而不仅仅是他/她的 。
(6)社会支持
我们获得的援助或社会支持有4种:
- 表现为关爱、接纳和安慰等形式的感情支持;
- 表现为拥抱或搂抱的身体安慰;
- 表现为资讯和指导形式的建议支持;
- 和表现为金钱或物品的物质支持或有形援助。
伴侣温暖而关注的支持所带来的幸福感比金钱更大;你的收入对你快乐的影响可能还不如社会支持大。
安全依恋型的人一般喜欢感情支持,而疏远型的人则偏好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行动的应答性
要想获得事业和人际的成功,关键在于你和别人相处的方式能让他们感受到受人重视和为人欣赏。
- 真正地对他人感兴趣。
- 保持微笑。
- 记住别人的名字,这是他能听到的任何话语中最甜美、最重要的声音。
- 耐心倾听。鼓励别人谈论他们自己。
-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 让别人感到自己重要——诚心实意地这么做。
友谊的规则
在危难时自发地提供帮助。
尊重朋友的个人隐私。
保持信任。
信赖并向彼此倾诉。
当朋友不在场时能代表他/她。
不在公共场合彼此攻评。
给予感情上的社会支持。
交谈时注视对方的眼睛。
在一起时努力取悦对方。
不嫉妒和批评彼此的关系。
对彼此的朋友保持宽容。
与对方分享成功的喜悦。
向对方请教私人的建议。
不要唠叨不休。
与朋友开玩笑或找乐子。
欠债必还、知恩图报。
向朋友表露私人的感受或问题。
友谊的毕生变化
童年期
儿童在10岁之前的友谊表现出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的顺境一合作。
随后在中学阶段,儿童的友谊进入了亲密一共同分享阶段。如果朋友因为已经在和其他人玩乐而拒绝自己的邀请,儿童就会感觉受人伤害和被人冒犯。
13 ~ 19岁的青少年友谊进人了友谊最后的发展阶段,即自主的相互依赖。青少年期
青少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与伙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
青少年日益转向朋友来满足自己的依恋需要。
青少年时期的四种依恋方式
(1) 寻求亲近,指对依恋对象的趋近、保持临近和发生接触;
(2) 抗议隔离,青少年抵制把自己与伙伴分开,并因这种隔离而苦恼;
(3) 避风港湾,在危急困难时刻求助于依恋对象以获得安慰和支持;
(4) 安全基地,依托伙伴来探索新环境和进行其他大胆的尝试。
大学生最有可能向朋友们寻求亲近,也愿意将他们视为避风港湾,但不太可能把朋友作为安全基地 。这一角色通常是保留给父母来担当的。当人们搬到新的住所、从事新的工作、接受新的职业培训时,心中知道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随时回家探望父母、清洗衣物和免费食宿,这仍令大多数人感到心安。
成年早期
与同性朋友及与三个人或三个人以上的团队相处的时间减少了。与异性伙伴相处的总时间增加了,但异性伙伴的数量却减少了,在这点上男性尤甚。
大学毕业之后,人们往往只与少数几个朋友交往,但与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层次更深、相互依赖程度更强。中年期
当人们有了恋人时,他们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会减少。人们与爱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而探望朋友的次数越来越少。
当人们投身于配偶和孩子时,他们的社会生活并不会完全萎缩破灭,但他们社交活动的重心的确从私人朋友转移到家庭和夫妻共同的朋友上。事实上,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共同的朋友,这样的婚姻通常很艰难。老年期
老年人并非不会交际,他们只是更加挑剔;他们的亲密好友数量和年轻时一样多,但他们和一般的朋友以及不太重要的社交伙伴相处的时间更少。当人们变老,未来显得越来越有限,他们的社交目标大概更多地指向现在而不是未来,也更注重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最好的朋友
了解程度
最好的朋友通常是我们最亲近的知己。他们常常知道我们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是其他任何人都不了解的,甚至包括我们的配偶!
信任程度
我们一般期望能从最好的朋友那里获得最大的支持,所以最好的朋友就是“不管怎样都为你守候的人”。
相互依赖性
与他们交往的频次和情境范围远超不太亲密的朋友。
忠诚度
最好的友谊一贯能经受“时间和困难的检验,比如搬迁等重大变化,比如结婚和生养小孩等身份地位的改变”。
友谊的差异
性别差异
女性之间的友谊往往比男性更亲切、紧密。最终结果是,女性在爱情关系之外仍会向朋友寻求敏感、体贴的理解和支持,而男性常常做不到这点。
个体差异
自我监控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建立较宽泛的社交网络,其同伴大多是“活动专家”,可以与之分享特定的快乐,但此外他们没有其他更多的共同点。因此,高自我监控者在友谊中的投人往往比低自我监控者更少;低自我监控者的朋友数量较少,但彼此有着更多的共同点,他们的友谊一般看来更加亲密。
人们还在亲密需要上存在差异。亲密需要较高的人与较低的人相比,前者的友谊包含更高水平的自我表露和忠诚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追求特殊亲密友谊的倾向显得更有价值:在30岁时亲密需要高的男性,在进入中年后其社会心理适应尤其良好。
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独立自主的主体,其自我概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把他们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特质。相反,另外一些人则很大程度上依据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来界定自我;他们的自我概念强调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以及在亲密的伙伴关系中表现出的特征。
另一有趣的个体差异即关系型自我构念 ,指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看成是与他人相互依赖 (而非各自独立) 的人。具有较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人,他们“思考和行动往往都是为了建立、提升和维持与重要人物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那些更加独立的人相比,关系型构念高的人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和价值观,注意到他们和朋友的相似之处而非差别分歧 。
友谊发展的障碍
羞怯
当人们在社交中感到羞怯时,他们通常担心社会指责,忧心忡忡地预计别人对自己的苛评。羞怯者在与人闲聊时还会感到忸怩做作、笨拙无能、局促不安、效率低下 。如果他们不能完全避开人际交往,他们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拘谨防卫的特点;看向他人的目光、保持的微笑、讲述的话语以及应答性的交谈都明显匮乏 。
首先,惯常羞怯者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一想到别人讨厌自己他们就坐卧不安,他人的嘲笑和蔑视更令他们害怕恐惧。他们对社会指责的担忧要甚于其他人 。
其次,他们倾向于怀疑自我。低自尊通常伴随着习惯性羞怯,“羞怯者往往会产生包括低自尊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有时还能找到充分的理由:整体看来,他们的社交技能不如坦荡豁达之人。
羞怯者这种负面认知和行为缺陷令人生厌,使得他们与人交往时进退两难。他们担心别人的看法,害怕别人的指责,却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营造良好的印象,以消除此类指责。结果,他们的社会交往通常显得小心谨慎、畏畏缩缩,这会打断、转移别人对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孤独
其一是社会隔离,指的是我们不满于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孤独;其二是情感隔离 ,指的是我们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孤独。
令人欣慰的是,孤独通常是一种短暂的状态。任何人与自己的社交圈子隔离一段时间,都会感到苦恼,但它持续不了多久,重新回到自己的社交圈子或者建立了新的友谊,孤独就会结束。
令人不安的是,与孤独有关的一些个人特征具有耐久性,只能逐渐地加以改变 (如果确实能改变的话)。举一点来说,孤独具有遗传性。
孤独也会随着其他更具有变化性的个人特征而变化。
不能和他人保持满意、充实的人际联系的人一般也不怎么欣赏他们自己:孤独者倾向于低自尊。
如果人们感到孤独,他们的生活就会了无趣味。他们的人际交往通常单调沉闷、迟钝乏味 ;他们对别人的话语反应迟缓,不会询问任何问题,从他人不带恶意的话语中却能品读出拒绝;他们不会进行太多的自我表露;他们的谈话通常淡漠肤浅、毫无意义,所以他们很难形成他们所渴望建立的亲密关系。
孤独和羞怯相似,都存在可能的自我延续倾向。
孤独还会引起抑郁。抑郁是比孤独更宽泛、更不满和苦恼的状态——孤独产生于人际障碍,而抑郁则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失落和挫折,但他们能相互激化对方,抑郁使人更难有效率地行动以吸引他人 。除了悲观和忧郁之外,抑郁者还会表现出可憎的行为模式,即过度寻求保证:他们持续不断地探查以确保别人喜欢并接纳他们,但当他们得到保证后又质疑这种宣言的真实性 ,在不满和焦虑中,他们仍继续寻求更令人信服的安慰,也逐渐把他们伙伴的耐心消磨殆尽 。
如何克服孤独
如果孤独者能把他们的苦恼归因于不稳定、短暂的影响因素,而不是他们自己或者其他人持久的缺陷,他们就能更轻松地克服孤独 。把自己的孤独判断为暂时的或能改变的困难,就能乐观地期待事情会好转,而充满希望比消极悲观更有可能医治好孤独 。
再者,因为孤独产生于我们所期望的伙伴关系与我们当前已拥有的人际关系之间的落差,所以孤独者应该当心别把自己的眼光放得太高。
要克服孤独,我们就应该寻求新的友谊,而不是爱情,尽力使自己显得友好。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孤独,小心你自己的任何乖戾、自我挫败态度。你是否开始认为人们一般都是自私的、浅薄的和没有爱心?这种消极的人生观几乎肯定地会降低你的魅力,并且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你所期望的也许正是你所得到的。的确,如果你能采用更积极的方法——关注他人的优秀品质,期望他们愉悦友善,并且耐心地承认友谊的建立需要花费时间——你就可能会享有与他人更有价值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