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了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后,突然想到了一本之前朋友安利过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于是心血来潮买了一本来看。
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期待,里面的很多小故事都很有深度、发人深省,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不同的审视世界的角度。
书中作者通过接触不同的精神病患者,了解他们的内心,渐渐体验到了一些看似疯狂但又奇妙到无法解释的想法,这也是引导我读下去,以至于对这本书“上瘾”的动力。
如同作者所说:前言就照实话路子来,嗯。
真·正文:
“语言和文字是一种思维病毒,因为它能改写大脑回路——包括自己”,人类与动物的去别是什么?有人说是直立行,也有人说是社会性,但是我想说的是语言和文字,因为这些使人类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肢体或者叫声,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自己的行为,但同样因为语言和文字,人类社会的出现也导致了于自然疏离。
于是便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似乎无法与大自然进行沟通?
如同电影《超体》中寡姐饰演的Lucy,她大脑开发到后期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常人无法感知的电磁波,她清晰的知道宇宙的来源和终结,更知道了多维空间的奥秘,最后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常人觉得是疯子的行为,在Lucy眼里就是日常操作,这也与书中的《四维虫子》这部分颇有几分联系。
书中作者与一个17岁“天才”少年进行了一次宇宙层级的对话。
“其实我们都是四维生物,除了空间外,在时间线上我们也存在,只是必须遵从时间流的规律…………这个你听得懂吧?”这句话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给我感觉就是一个字:说的很对......少年接着又描述了时间流上的因果关系,还指出了一种不遵循这种规律的生物——四维虫子,虽然和作者一样,一脸懵逼,但是我大概能看懂教授和少年说的应该是量子物理远程相互作用的问题,之前在一些新闻或者科普杂志上可看到过,未来可能存在远程传送三维生物的可能。而后少年的话,再次刷新了我对这个孩子的认知:100年前你跟顶尖科学家说通过一个不到手掌大小的东西就能联系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他绝对会说你疯了,但是现在已经成了现实。在我们眼中,可能觉得这个“天才”少年时疯子,但是在少年眼中,我们可能是时代的奴隶,科学技术限制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或许对于少年来讲,遥远的未来才是属于他的时代。
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天才”和“疯子”有明确的界限吗,任何人都不敢妄下断论,但我觉得这种评价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聪明人追求到极致,变不会被社会所理解,那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疯子吗;反之,那些不被世人所认可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对事物追求的偏执,成了疯子,可谁又能知道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不属于当下,而是属于未来的天才呢。
在另一个小故事《生命的尽头》中同样如此,我们现阶段认知的生命形式是这样的,可是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又或许是另一种科学家们无法想象到存在呢,又有谁知道生命的真正形式呢?
这回作者接触的是一个成天蹲着不动研究石头的老师,在他的世界观里,石头和大脑一样是一种聚集式的生命,而蚂蚁是一种“松散生命”,他讲到我们养几只蚂蚁很快就会死,但是养一群蚂蚁就不会了,这么一说,还真的是这样!虽然我觉着自己也快变成神经病了,但是这种新奇的思路还是深深的吸引着我,或者在他的世界中,几百年几千年对石头这种“生物”来说太短暂了,人就算原地站一辈子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石头就在那里岿然不动,享受着生命的每分每秒。
上面的两个小故事都是和自然科学有关的,也是我能稍微理解的,书中的这些患者在哲学、心理、人体、生物、物理甚至宗教都有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我们不理解这些人的真实想法,但是你能说他们都是谬论、是错误的吗?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各不相同,同样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我想谁都没有资格去评判这个问题,只有留给时间去证明。
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想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感受,以至于刷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因为自己之前是做设计师出身,有的问题我们从正常的角度切入往往得不到好的方案,相反,从一些奇奇怪怪的角度去深入的话,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天才设计师又有哪个脑洞不大呢,哈哈,反观自己,有时候觉着当个“疯子”也没什么不好,潜心研究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后记:
大概是看书看魔怔了,曾有几天觉着自己也是神经病,还去看了精神科,然后大夫跟我说的一句话我我大概这辈子都忘不了了:不怨你,我看完那几天我也觉着自己不正常......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病友之间的谈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