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宜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吲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君子修炼的道路,就像远行一样,一定先从近处开始;就好像攀登高山一样,一定先从低处开始。诗经上说:妻子孩子们和睦相处,就好像弹奏瑟和琴一样;兄弟姐妹聚集在一块和谐快乐舍不得分开。应该建设好你的家室,应该团结好你的妻子和孩子。孔子说:你的父母亲顺心如意了吗?
孔子说:鬼神作为活人的一种规范,应该很盛大了吧。想看鬼神,可是看不见它们,想倾听它们的声音,可是听不到,可是鬼神对于万物的体察一点也没有疏漏。让天下的人类,一齐来点亮篝火穿着最美的衣服,来祭祀它们。广大无比鬼神好像在祭祀的人头上俯瞰,又好像伴随在祭祀的人的身边。诗经上说:神灵的思维规范,人类无法用自己的思想来忖度,不要嘲笑鬼神,用自己的想法来替代鬼神的意志。那些人类所不能体察的幽微的显现,确实如诗经上说的那样不可以凭人的智慧来捕捉的啊!
这两章阐述的是中庸的第五条标准:和睦家人敬畏鬼神。
与人交往怎样达到用中的标准呢?先从处理家人的用中标准开始。君子的修炼中庸的方法,就像要到遥远的地方去一样,但是不管需要走多么遥远的路,总得从近处开始走起(这句话其实是从老子道德经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转化过来的)。就像攀登高不可攀的山峰,总得从山脚开始攀登(这句话其实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转化过来的)。所以需要达到跟天下人打交道达到用中的标准,首先要跟身边的家人达到用中的标准,妻子是女性,偏爱你的和你偏爱的女人,一般人很难做到用中的标准,怎么说呢?女儿也是女人,当家中妻子和女儿发生矛盾时,作为君子的你如何处置呢?一个是将要伴随你终老的伴侣,一个是你血脉传承小棉袄,手背手心都是肉,怎么办,偏向妻子女儿不高兴,偏向女儿妻子不高兴,假如你采取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用中标准,妻子女儿都不高兴。所以,要想协调好妻子孩子们的关系需要非常高明的手段,这里用弹奏瑟和琴的技巧来比喻如何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妻子和孩子们的关系,太难了,因为瑟有五十根弦,先弹奏哪根弦再弹哪根弦,弹的力度大小,用指尖弹还是用指肚弹,使得先弹和后弹的弦所发出的声音高低厚薄和谐共鸣,而不是乱七八糟不成曲调。所以处理妻子孩子们的标准就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需要在妻子孩子们在具体环境和事物以及他们的心情之间取一个平衡点来进行调整,情绪过高的需要抚平,情绪低沉的需要鼓舞,过头的需要减少,不足的需要填平。这是一个辩证的,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动态平衡,需要君子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处理,否则就会产生误解和矛盾。产生误解和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产生误解和矛盾后不去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补救。产生误解和矛盾后的正确方法和补救措施就是用中的标准啊!
把这种小家庭的妻子孩子的状况和处理的方法扩大到兄弟姐妹的关系的处理,再扩大到父母长辈的关系的处理,再扩大到家族,邻居,家乡,国家,天下人的关系的处理上,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操作的对象和范围变大了,需要依赖志同道合的同志来帮忙而已。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同志间的关系如何协调用中的标准呢?参考对待妻子孩子的用中的标准。
处理人的关系虽然难,但是毕竟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鬼神就比较难办了。这个鬼神其实就是那天道和天地万物与人类不一样,不为人类所能凭五官六识感受得到的规律,比如月亮的圆缺对海水潮汐的影响,对女子月经规律的影响,这些我们人类只看到海水潮汐的变动,女人知道自己月经的变化周期,但是在今天科学昌明的时代之前的孔子生活的年代,我们的先民是无法知道的,只是通过观察,隐隐约约感觉到可能跟某些星象和身边的事物变化有关系,所以把这些可能跟人类活动相关的事物认为是神鬼,神就是对人有利或者无害的神秘现象和法则,比如干旱的时候突然间下雨缓解旱情,长时间下雨下雪后突然间出太阳送来温暖,在没有掌握地球大气构成以及运动规律之前,这些现象被古人认为是神在保佑人类。而地震,水灾,旱灾,则认为是神在警告惩罚人类,至于梦境和一些动物的行为,比如狐狸,被人类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古人的态度是,对人类还没能掌控理解的现象归为神鬼,需要尊重但不能贸然去干预或者参与,因为容易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为稳妥起见,远之。不是忽视,是远远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