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真正能达到的屈指可数。
那么真正20岁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20岁,我还想上学,我不赞同“学的好不如嫁的好”
前几天突然收到老同学的结婚通知,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同学只是比我大几个月,还没有到法定结婚的年龄,也就是说结婚证都领不到,就这样结婚了,不会太草率吗?
其实这种因为家里要求而提前结婚的 在农村不算少数,毕竟家家户户谁都认识谁,结婚之前也都会打听清楚,不可能有谁说悔婚就不娶(嫁)了,只要感觉双方条件都合适,就差不多了。但身边从来没有这样的例子,所以从来没有走心的思考。
仔细想来其实也就这样,在农村女孩基本只有两条路:要么你上学上的好,走出去;要么你嫁人嫁的好。以后衣食无忧。
早早就不上学的,父母肯定会为你的未来做打算,送去技术学校学点实实在在的手艺,有本事的出去闯闯,普普通通的在家“留守”,但大多数不过就是早早的结婚,生子,一辈子平平安安就是福。
上大学以后不少人都收到过之前朋友结婚的消息,当我们还在教学楼之间奔波的时候,不少人已经坐上豪车,走上婚姻的殿堂,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学的好,不如嫁的好。
村里老人有的会说:娃啊,你学上的再好,最后不还是得嫁人啊。这样的话,我是不愿意听的。
好在我有比较有远见的家庭,父母从未说过别上了,回家种地打工,减轻家里负担这样的话。我也在一直努力的上学。
所以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学的好,以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有个好的环境,我的父母我自己养,我的未来不希望拘束在一亩三分地之间。不管我以后未来混的怎么样,我现在学的以后有没有用,今天的路,明天不后悔。
邻村有个表姑,当年嫁人时,男方条件在村里是最好的,家里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结婚前两年还算可以,男方出去打拼,表姑守着两边的父母,打理着家里的琐碎事务。逢年过节都回家一块热热闹闹的。男方说以后日子再好点就带表姑出去看看。可后来男方只是在过年回一趟家,偶尔接着孩子,父母出去旅旅游游,表姑等来的不过是一份离婚协议。
只是这婚到现在都没有离成,表姑说孩子太小,等两年大点再说。每个月那人会寄来不少的费用,算是照顾父母,抚养孩子的开销,婚姻不过名存实亡。男方父母一边在表姑这骂着不孝子,一边劝着俩人将就。
其实两人已经越走越远,彼此见识不一样,共同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少。嫁的再好 又有什么用,终究抵不过一纸荒凉。如果两人可以相互扶持,可能会走的更远。但若真的只是因为物质走出婚姻这一步,搭上的还有自己一辈子。
有人会说,我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想在公交车上笑。但宝马终究不是你的,你可以坐在里面,别人也可以不是吗?
20岁,我希望我可以有一场合适的恋爱
《如果蜗牛有爱情》里的许诩说:我不谈不合适的恋爱。我竟十分赞同这种说法。
关于爱情,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大学恋情更是众说纷纭。好友对我说:爱情来了,你挡都挡不住,那时候就不用会考率是不是合适了。
这种说法我也是赞成的,但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盲目的去接受一份感情,受伤的可能不只是自己还有别人。
我所说的合适,不一定是经济,家庭的合适,仅仅只是开始,没必要去想得那么多,更多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合适。如果两个人因为不甘寂寞走到一起,互相猜忌,彼此质疑,这样的恋爱不谈也罢。
上大学以来,见过不少大场面的表白,什么生生世世,海湖石烂都已经是过去式。宿舍楼下,操场上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新奇表白,音响,烛火,气球。
也见过不少一个月前表白成功,一个月后说拜拜的。不过是那一句:我们不合适。
当初在一起的时候说好的包容,理解不过成了一个月来的笑话。如果两个人真的想要在一起,请提前考虑好,你们是不是合适,不要将别人的感情看作儿戏,真真假假总会有受伤的不是吗?
以后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希望自己可以走心的有一场合适的恋爱,不必轰轰烈烈,彼此合适就好。
20岁,我想多读几本书,然后出去走走
20岁发现自己的见识就像沙砾里的珍珠少的可怜。
大学以来无论是接触到的人还是事都不断地增加,所以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某某的演讲真是太棒了,那就是我的偶像啊。”
“抱歉,没有听说过。”然后看到对方一脸吃惊。
上课时老师说“这个效应,你们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吧”
然后看见我们一脸无辜的看着他。
因为之前的考试,学习都是在考察我们的书面能力,死读书的现象很普遍,知道这个题目用这个方法能解出来就行,而大学里更多的开始问为什么?是谁做的?除了了解方法,还要知道原因。
如果之前涉猎广泛的会发现大有用处,个人思维的开阔能力也会产生区别。
所以多读几本书,多走几步路总是有好处的,
可以因此接触到不一样的概念,不一样的民情风俗,不一样的人情世故。
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前几天看到这个观念比较新颖,记下来。今天就看见有人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推翻它,自己再去想想,两者都有可取之处,总结一下。然后发现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总是有益处的。
我的老师曾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没有太多的钱,但不能没有读过经典的书。一个人可以没有很多的钱,但这不是你寸步不行的理由。
所以,20岁,我还希望多读几本书,多走几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