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不管怎么努力,每次物理考试我都只能考80多分,不管大家的平均分是70还是90+,我都是80多分,尽管物理老师是我挺喜欢的一个老师。
又一次的80分出头之后,老师看着我说:如果让我失望的次数多了,我也就不会再对你抱有期望了。
那一幕我一直记着,也似乎从那以后,好像特别担心别人会对我失望,生怕辜负了别人的期望。
从此大约可以算是,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替别人活着。
越长大越冷清,越发的想要保持自我,却不知道,是真的想要维持自己的那份所谓的自我随性,还是只是怕别人对我有了期待、让我感觉负重。
周周有一次说,她跟大雄讨论过,觉得我参加小灶,就是来玩票的:我行我素,每天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任性至极,根本没发挥实力——可是,怎么样才叫发挥实力呢?也许,我的实力也不过如此而已呢?
昨天看了Sven采访贝大鱼的采访稿,大鱼刚开始的时候,文章阅读点赞数也极少,但是她很快调整,下功夫去研究,研究写作技能、研究读者心态、研究怎样与读者互动保持粘性,很快,平均写3个字就有了一个粉丝,目前大鱼的粉丝数已经过两万了。
Sven有问过我:你的阅读数和点赞数都很低的时候,你是怎样克服沮丧心理继续日更的?我说:因为我没在乎过。
是的,我没在乎过,所以我只是在做一件事,而不是做好一件事,更不是将这件事做到极致——就只是,在做而已。
如果说成功人士都是偏执狂,我大概永远都不会成功了吧。
最近一直有两个词在脑子里萦绕:取舍,目标。
这可以说是同一回事:我的目标是什么?围绕着目标我应该怎样取舍?当前者不明时,后者也就不可能存在了。所以,这才是我一直迷茫的原因。
就像我最近需要做的事情一样,因为目标不明,所以每一项都想做,却每一项都没有认真地、用心地去做。
学英语:是因为想要在出国旅行的时候可以自由交流,想要享受原版书籍的阅读乐趣,但这些都不是迫在眉睫必须要完成的;
内容组考核:是因为多少想证明自己的写作实力到底如何,也想看看传说中的内容组长什么样子的,却不是一门心思想要利用写作来谋生、当作家出书;
晨读感悟:是因为承诺了自己要写到年底,保持每天都多少写一点东西的状态。我喜欢写东西,更多的确是日记一般,写给自己看,自娱自乐纯自嗨;
搞事情做运营:这是我喜欢做的、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的,所以想尝试。
本职工作:这是我生活的保障,却因为不想再进一步让自己压力太大而很有些懈怠,加之不能兼顾家庭的距离,让我去意渐起。
如果只看以上这些,现在我最该做的,是应该好好重新找份工作才对——毕竟,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现阶段都还需要建立在我可以养得活自己的基础上。
可是心里还在憧憬世界,很想出去走走,看看线上的这些朋友;很想尝试所有没有做过、却感兴趣的事情,做了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
心思一会儿飘忽在现在的焦虑上,一会飘忽在迷茫的未来上,偏偏就是不在当下。看起来,我实在是应该写篇大大的“当下”贴在所有视线范围所及的墙上才是。
今天凌晨接到了内容组的通知,昨天提交的稿子被毙了。那一刻不知道是什么感觉,犹豫很久回复了一个:好的,谢谢。
昨晚看书忘了时间,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将近两点,所以大脑其实到现在都还有点懵。半天时间什么事情都没干,就只是不断地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取舍?
猫群的新玩法确实已经出来了:再多100天,再多一项考核,新的剽悍江湖营。
昨晚很多人都很high,憧憬着经过挑战再聚剽悍的美好,也有人讨论着新的考核的压力,不断猜测细则会是怎样的。我则又开始了面临事情压力重重的状态——目标不明的人,遇到新的挑战的时候往往就会如此,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内容组是我好奇的,但是考核是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关于写作,我对自己其实并不自信。扫地的才气让我惊艳,妖妖的情感让我佩服,房子的大气让我膜拜,周周的搞笑和温婉转换自如。那么我的亮点呢?其实几次想要放弃,可是老师的关切、偶尔得知其他人的关注,总让我觉得,没有尝试就放弃,好像很对不起他们——又一次的活在了别人的眼光中。
如果做一件事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动力,是不是就已经本末倒置了?
心里时刻挂着一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以至于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觉得很有负罪感,这样被别人期待着前行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所以其实,不管后续的结果如何,此刻,我应该是已经做出决定了吧。
人生当有取舍,兴趣也许不是第一驱动力,但若是连兴趣都没有了,那恐怕就真的不好玩了啊。
会玩的人,才更能享受生活啊,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