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ne1:我跟你爸结婚,一部分就是父母的安排,一部分就是太单纯想的少第一次恋爱就结婚了。
scene2:高铁上,旁边的中年男子与陌生人喃喃道,我在那个年代工作得早,身边女孩子多,别人也都没什么条件...听上去就是一段很纯朴的乡村爱情故事:艰难的日子,随岁月逐渐淡去的矛盾关系,旧时候两个家庭的融合。
scene3:地铁站年轻女子的电话声:我家里里就是卖女儿就是明码标价18w...上次见面的那个男的就不行,就不是自己的想要物色的人...且不论公共场合这种行为,有个建议对于她们家来说倒是很实在的,竟然是卖女儿能卖个价必定是有几分姿色的,一次次地卖必然是比一次性卖赚的钱多得多!
scene4:发生的时间很近,前几天去听一个师兄的创新创业论坛分享会。他的结论是,自己旅游的经历,摄影的技巧,第一桶金的来历,甚至是党员的身份都成了踏进岳父家门的一块敲门砖,而女方和自己的家长却从未提起...
我所表达的不是对于现在婚姻观的不赞同,况且寥寥几个例子何以代表现在普遍的观念。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商品化的情况趋于普遍,民事法庭被离婚案霸占就是很好的例子。《世界的凛冬》丛书中给了很多二战时期古尽甘来修成正果的例子,战火蔓延之处,真情更容易显现;志同道合的婚姻,对荣耀的追求,不同肤色之间的隔阂。他是个勇敢的男人,我想我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是我真正需要的那个人...书中有一位女性甚至与拜金女的思想完全相反,把自己作为一种殊荣,然后去聪明地选择配得上的男人,一者是商品化而丢失部分人格的商品,一者是自认为出生高贵的公主:大多数人不就是介于两者之间,所不同的就是更加倾向于哪一者么?
每个人都想像鱼儿一样喝水,像马儿一样奔跑,但是当一代又一代的关系变化开始变得明确,当矛盾开始显现,不可回避地面对起过去所要面对的,和即将所要面对的,过去和现在就开始一段对话,各自都会开始嘲笑各自幼稚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都乐意地挥舞起红丝巾,朝着画框中的自己开始告别,因为过去的自己正随着列车而远去;然而回忆是没有归路的!
我没结婚,但我不认为我没资格去谈论;婚姻法那么多专家都没离婚,而他们却给你列出了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