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傲慢
傲慢会让我:学不到知识、没人愿意教我东西,止步于此。
傲慢: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对人不敬重,骄傲无礼。
1、为什么觉得没被尊重?
事先没有和自己沟通吗?那为什么别人这样对自己时,可以忍受!
2、为什么需要别人换一种方法对待自己?
当别人说:这会不练啥时候练时,为什么会觉得不够尊重自己?
3、为什么不能够承认对方比自己强?
内心:承认她强,但不是任何方面都强!
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就骄傲自满,自视清高;自认为比别人了不起等。这些不仅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还会蒙蔽自己的心智,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因为它让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傲慢会产生“不精进 心”,认为自己“已经最好”,不再需要进步。
改变要从,行为方面:需要梦想、目标和价值方向,制定清晰的规划,不收某种欲望影响。按照自己的价值方向前进。用谦虚心智换傲慢心,保持空杯心态,这样能消除自大心,涵养谦虚心,也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常来说,傲慢在对法(即阿毗达摩)中被分为七种或九种,七种傲慢分别为:
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慢 虽然明知他人不如自己,或者自己跟他人相同,但内心还是产生洋洋自得的心态,称为“慢”;
过慢 比前面的慢更加过分了,因为前面的慢毕竟还是实际情况。过慢是本来他人比自己强,但自己认为跟他人同等;本来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更超过慢,所以称为“过慢”;
慢过慢 这个慢就更离谱了,本来他人比自己强,却傲慢以为自己比他人强;
我慢 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譬如认为自己比他人漂亮、帅气、有气质、有钱等等。
增上慢 对于自己不具备的超常特质,误以为自己具备和拥有,称为增上慢。譬如自己本来没有证悟觉得自己证悟;自己本来没有看到本尊觉得自己看到;自己本来没有神通角儿自己有等等。这和大妄语的区别在于,增上慢是误以为自己有,无欺人之心;而大妄语则是认定自己没有而刻意行骗。
卑慢 这种傲慢很有趣,极为类似我们常说的自卑。对比他人强过自己的地方,虽然知道自己比不上他人,但是内心还是产生一种“有什么?我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态,称为“卑慢”。也有的论师说就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是卑慢,但大多数论师同意前者观点。
邪慢 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功德;本来没有什么才华,却以为自己有。诸如此类自己本无却认为有的自得心态,就是“邪慢”。
九种慢是指:
我胜慢类。
我等慢类。
我劣慢类。
有胜我慢类。
有等我慢类。
有劣我慢类。
无胜我慢类。
无等我慢类。
无劣我慢类。
这九种慢不过是从七种傲慢中的慢、过慢和卑慢三种傲慢细分出来的,所以了解了七种傲慢就会了知九种傲慢,这里就不详细诠释了。
从正宗佛教观点来说,傲慢这种烦恼心主要是证悟以后的圣者才能断除的,哪怕是刚证悟空性的见道圣者都对它无能为力,即使见道圣者会控制住七种傲慢中的我慢,但对其他六种傲慢仍然无法完全根除,只有在究竟的果位罗汉(依小乘观点而言)才能完全铲除。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断除傲慢,只能尽力遏止傲慢的现起,可见其顽固度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