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喔喔”,邻居家的公鸡从腊月二十三我回到家,一直叫到了今天。每每清晨好梦,总要被这鸡鸣声给打碎。不过,只要这公鸡叫一天,便意味着年还没到。
“喔喔喔”,“年要来啦!”
“嘟嘟嘟”,灶间传来了剁馄饨馅的声音,随着这有节奏的声音,荠菜碎屑四处飞溅,最后混上刚剁碎的肉,再“嘟嘟嘟”几个回合便成了。小时候,物质不富裕,平日里是不大可能有馄饨吃的,而小年夜这一天是铁定要吃的,而且一吃就要吃到除夕的中午,以前如此,现在亦如此。大概馄饨便于制作,这样妈妈才能空出时间准备除夕晚上的年夜饭,馄饨又便于消化,这样我们才有肚子,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嘟嘟嘟”,“吃馄饨啦!”
“毕毕剥剥”,土灶肚里火烧得正旺。小时候,土灶是天天都会用到的,而今土灶便是家里的摆设,只有过年之时才会用上几次。而且总是因为其他的现代锅具不够用了,才用上一回。土灶大锅里煮的馄饨,总是恰到好处的,不会散开,而且软糯均匀,吱溜一个、吱溜一个,爽滑得很。大锅里煮的米饭香而松软,若最后多加一把柴火,锅巴也便成了,铲去白米饭,撒上糖花,掰上一块,嚼一下,香脆可口。
“毕毕剥剥”,“追忆似水年华”!
“噼里啪啦”,爆竹声声。神话传说是为了吓走年兽,而今,这已经成为祭祖仪式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大堂内摆完祭祀菜肴,点完香竹,便要去外头放两个炮仗,一串鞭炮,而今吓走的可是玩得正嗨的小孩。今天是小年夜,按地方老规矩,家里除了老大可以除夕过年,其他兄弟都要在小年夜过年,于是,爆竹声也响个不停,根本不亚于除夕!
“噼里啪啦”,“我家过年啦!”
“唧唧呱呱”,人声嘈杂,终年在外的人都回来啦!或在某家屋檐下,或在某家厨房里,甚至有的在路上,嗑着瓜子,谈笑风生。而小孩们,随性玩闹,这家跑到那家,嘴里笑哈哈。过年,走家串户变得没那么拘谨了,大门都是敞开的,平日里不走动的邻居,也会来去个几次。
“唧唧呱呱”,“新年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