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文字里,总是有一股淡淡的忧伤。”
这是朋友给我的文章的评价,我没有否认,因为这是事实。
《红楼梦》里,我最喜欢林黛玉,有人说她任性,有人说她矫情,也有人说她真性,显然,我更倾向于后者之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黛玉葬花这一幕,素来是人们评说她的重要依据,你们觉得她作、神经质,我却偏偏喜欢她的我行我素。换句话说,只要我情愿,葬花又有何不可为?我不欣赏她的任性,但我羡慕她的执拗。
我喜欢阳光明媚,也喜欢文字带着忧伤的味道,有何不可?这是我喜欢的文风,也是我对文字的执念之一。我的文字,有我喜欢的味道,这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02
文字里带着忧伤,是我的习惯。
从初中喜欢上写文章开始,我就喜欢文字中带着淡淡的情绪,或忧伤,或恬然,或无争。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只是在这个年纪里,还是要多写点阳光明媚的。”
初三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这么对我说。
“嗯,以后我会改变的。”
这是我的回复。的确,后来我有刻意去改变过自己的文字风格。但是,随着高中生活的开始,我自由写东西的时间和权利被无情地剥夺,关于文风的这次改革也就自然而然地不了了之了。
高三的时候,每天睡前写日记,在漂亮的信纸上记录自己的心情。我把自己的明媚留在白天,把忧伤留给夜晚,文字中忧伤的味道又悄无声息地回来了。
03
我喜欢写忧伤的故事,因为我喜欢文艺片,看多了文艺片里的悲伤,也就把它放到我的故事里了。
记得第一次看的文艺片是《雏菊》,那时候,全智贤还没有变成全民女神,我也还不认识男主,只是觉得那大片大片的雏菊很美很梦幻,也觉得街头画画是一件浪漫有情调的事情。可是,美好从来不是恒久的,明媚背后是忧伤,蚀骨销神的悲伤。
惠瑛:我在雨后的广场等一个人,那个送我雏菊的男子,我和他约定要为他画一幅油彩。他每下午4:15会准时出现在我的画摊,只是这一次还未及开始,他就业已离开,这幅肖像也跟着未完待续。我终于明白雏菊的含义「心底里的爱」,而我也已经习惯了等待。
正佑:我随手买了一盆叫不出名字的花,却把它遗落在那个为我画肖像的女孩的画摊,她说她在等一个人,那个送她雏菊的男人,我害怕告诉她那个人其实不是我,所以我没有承认。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当我再次回到邂逅她的城市,已是我生命的终点。我的人生再无变量,终值是我最后的遗产,停留在她画展的那天。
朴义:传说泥土能掩盖火药的味道,于是我种下雏菊,却爱上了一个爱画雏菊的女孩儿。每次想起她,就去她的门前送一盆我亲手种下的雏菊,然后穿过街道,躲在电话亭旁看着手捧雏菊的她四处张望。我在她常去的广场边驻扎,佯装成恋人,凝望她的日常。我终于忍不住来到她的画摊,让她为我画一幅肖像,她对着画好的手稿微红了眼眶,让我改日再来。
从那之后,我就爱上了文艺片,也爱上了那份淡淡的忧伤。在经历着生活的向阳之处时,也总要看到阳光散尽后即将来临的忧伤。也许你会说这使是杞人忧天,可有些疼痛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它不来,你无需过虑;它来,你也要有所准备。
04
后来,爱过人,失过恋,我还是没有资格谈人生,我还是喜欢写忧伤的故事。
把明媚和笑容留给生活,把忧伤和情绪留给文字,这是我独有的释放心情的方式。你写过的文字里藏着你遇过的人、经过的事,也藏着你的成长和挣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白领;无论你是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无论你是穷困潦倒,还是大富大贵,生活中也总有忧伤之事。把忧伤写进文字里,把阳光留在生活中,岂不也是可行之法?
我喜欢写忧伤的故事,明媚与忧伤参半。那些忧伤,在心头,在夜里,在文字里,若你敢于看得见,总有一天会愈合。
(《雏菊》图片和部分简介来自豆瓣、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