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对自己的满意度
8分,整个按着生命手账的节奏走,利用看病之余的时间,看书,临在,觉察。有时没能及时完成对应时间点要做的,也能接纳,毕竟排的都是重要不紧急的事,错过的放在下个星期,再补。不满意的点在于不能在情绪起来时觉察到去面对,而是无觉知的通过外在的东西去逃避,后知后觉,但总算过后能发觉。
2.本周的生活感悟和共修收获
感悟:生活就是很好照见自己的镜子,随着觉察能力的提升,来及时觉察情绪起落时的起心动念。内在好不好,通过身边人和外在的人事物来反观和检验自己。
共修收获:白天的时间基本花在本职工作上,空闲之余,看书,参与群内讨论的时间不多,但是也有所收获,多的是通过大家的讨论,对其他号码多了一份了解,虽不能说这是一份看见,但起码心里知道这是对方内心的世界。对群里的觉察日记,感觉能有所启发的,会打开看,来不及看的,也不会过于纠结,一定要求自己都看完,对于群里的讨论,对我来说大多还是理论,需要进一步体验。
3.面对自己的关键时刻和自我觉察
面对自己的关键时刻是情绪升起时,对于我来说,对感受捕捉的敏感度还不够,有待临在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好在觉察能力较前有所提升,有一部分能够后知后觉。
自我觉察:
本周觉察到几点:
1.拯救者模式——与一个师妹的聊天,来跟我倾诉关系中的一些问题,我会想着带她看真相,我觉察到我会期待她的“求助”(弱小的前来咨询),通过去“解决”她的问题,构造一种“强大”的自我感受,去满足头脑的幻象,在解决问题中彰显自己的强大,还会扮演一个好人形象,去满足对方(到睡点了,还会牺牲一点时间去等她说完,不好打断对方)
2.无觉知情况下会逃避内心的躁动,浏览各种“垃圾类”信息,打发这种躁动。
3.还在求认可——户外散步时,一个人很好的婆婆看见我一直看着门前的荔枝树(没见过,好奇),摘了几个给我,边走边吃的同时,内心会有一个念头,拿去给同事,在面前炫耀,看,我人好吧,阿婆都给我荔枝,而且这还是野生的,会期待对方夸自己,从这个点,再次看到了自己的求认可心理。
4.对明师的全然交托,我没能做到,总是对明师有“标准”,在自己的世界里窥探对方,信任和敞开,对我还是一个需要成长的点——心打开,信任自己。
5.在跟一个未见面的伙伴交流时,因为搞错对方的性别(犯错),微信上她一直未回复(事实是对方有事在忙),而我演绎为对方因为我的“错误”不理我了,再到后来会在内心演绎为对方的高傲,评判对方有什么了不起(变本加厉)。在这里面,看到了自己“犯错了就会被抛弃”的信念背后的恐惧,和对抗恐惧产生的投射评判,把对方演绎为自己内在的阴影面,在评判中找到虚假的力量。
6.在权威面前选择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位老师在群里分享了群主旨之外的链接,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我没直接表达我真实的想法,而是自我安慰,她是发起者,暂且随她吧,如果真实表达了伤害对方呢……看到了自己的不真实。下次新的选择,可以有想法感受时直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