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师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但是,他告诉我,虽有一些老师跟随自己,却很少有人真正在考虑自己的成长,不少老师加入工作室后,很少参加工作室的各种活动。每次线下活动,出勤率不到百分之六十,不少老师时常以各种理由请假。
我很奇怪,不会吧?这些老师可是主动参加工作室的。
这位名师摇摇头,你错了,我们工作室没有什么要求,就是坚持每周读一本书,交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难吗?看似一点也不难。难在需要一直读,就像跑步。如果没有认知提升,自己缺乏愿力,读书就像驴子拉磨,一圈又一圈,圈复一圈。时间久了,人会倦怠。
一、撬动策略:用活动撬动成长规划
名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每年工作室的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目的是通过行举办各种活动,撬动教师个人成长。
比如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促使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举行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通过解读名师课堂,发现课堂教学密码。
通过定期写作交流,以写促读。
所以,每年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安排,对教师成长规划至关重要。
二、激励策略:用评价激发成长动力
名师工作室要对日常教师参与的活动,要进行量化考核。
比如,我们“乐享读书会”有6个一要求:
1.每天早起30分钟,读书、写作或者运动。(要求比加入读书会前起床的时间要早一点,比如平时六点半,建议以后要六点起床)
2.每天至少写100字(公众号,简书,便签,今日头条都可以)。工作室可以要求老师每周提交一次作业(800字左右)。
3.每天读10页书(或者一小时)。
4.每天练习10分钟特长(自选)。
5.每天做一项个人小挑战。比如挑战写一篇长文,做20个俯卧撑,跑五千米,一天读完一本书等。
6.主动帮一位同事或者学生。利他,也是利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些与人有益的事情。比如主动帮扶一名学生,帮一位放学后依然在辅导学生的同事拍照。
名师或者名班主任工作室要有日常工作的考核细则。在学期末,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些奖励,除了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一次外出到其他工作室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赋能策略:用平台提升专业素养
工作室之间可以搭建平台,让一些优秀学员做读书分享,做专题讲座分享。也可以借助网络,邀请一些专家,对学员进行专业培训。
如今有了网络,邀请专家不用考虑交通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搞线上培训或者共读分享。
也可以邀请其他领域一些牛人,分享他们成长之路,为教师的成长突围提供一些借鉴。
教师们的社交圈基本上都很小,有必要接触一些社会上的牛人,聆听教育领域之外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和建议,让局外人给我们的教育“把脉问诊”。
四、链接策略:用人脉打造成长愿景
“得到”的罗振宇老师说,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在于愿力,愿力>业力>努力。愿力是什么?是对实现梦想强烈的愿望,是自己的发展愿景。
名师工作室有责任把我们的优秀教师往外推介,要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优势,链接一些专家教授、编辑老师,给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有时候,我们工作室的主持人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和眼界,对于学员遇到的一些难题也会束手无策,也会觉得棘手。没关系,我们可以链接一些专家,请他们为我们的学员解疑释惑。
我们乐享读书会,时常邀请熊纪涛老师、王弯弯老师、吴再柱老师等名师专家,请他们为教师遇到的读书写作等问题做解答。
也可以邀请一些编辑老师给我们讲如何写稿投稿。
同时,这些名师的成长经历也会激发我们学员的成长动力,形成自己的强烈的成长愿景。唯有对专业成长充满迫切期待,我们才能不惜代价,不计报酬,为实现梦想而竭尽全力。
总而言之,名师或者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发展,需要主持人有大格局大视野。唯有突破工作室困境,明确工作室的任务不仅要成就自己,更要成就更多加入工作室的教师,让他们在工作室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满怀成长的期待,高度自律,发扬“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的引领精神。我们的工作室才会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成长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