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涂磊这几年火的一塌糊涂,比如他主持的节目《幸福来敲门》、《非你莫属》、《现在就告白》,各类综艺节目,爱上哪个节目火上哪个。他主持节目时,台风洒脱、笑料信手拈来、话语犀利终不苟言笑,却能戳中软肋,爆出自己准备节目的内幕。
“最近我在拍视频,每个五分钟,拍七八个左右。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就开始各种畅想,如果这个任务给某某朋友,她肯定在镜头前随意一说就好了,连草稿都不用打。
可是让我对着镜头流利地说五分钟,这五分钟还要有干货有逻辑,我做不到,就算勉强能说,肯定也是嗑嗑绊绊,毫无美感。
我写了七个逐字稿,每个大概八百多字,前前后后也花了两三天的时间。虽然字数少,但要在这么少的字数里讲完一个知识点并不容易。
全部写完以后,开始拍摄。
拍摄的过程中,发现看着电脑说不现实,提示板也只能给出大纲,细节部分还是会嗑绊,怎么办?
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就是多读几遍,背会记住。
背会记住以后,开始对着镜头拍,但在五分钟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地方会停顿,或者说错。那么整个视频就得删掉,重新再拍。
一个视频我足足拍了一下午,说得嗓子冒烟,才勉强拍出一个很流利的。
包括我在线下做短短几分钟的分享,也会在房间里提前想好一些幽默的梗,然后拿着矿泉水瓶当话筒,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练得能流利说出每一梗,这才敢上床睡觉。
可能这个视频放出去以后,有些人看到就想,哇,说得真流利,干货随口就来。可是只有我和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知道,背后我做了多少努力,是怎样一步步下笨功夫的。
看到这,我好开心!原来,这么牛叉的人,也是要下笨功夫琢磨稿子、反复打磨录制!套用一句广告词:“自从看了这篇文章,再也不用焦虑我的学习。”
02
尤里卡时刻你听说吗?第一次听说我也不明白,百度后才直到,这是个音译词,大白话就是“灵光一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比如,阿基米德在泡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着冒着热气的茶壶,发明了蒸汽机-------
这些让人羡慕的“灵光一闪”,多么的光彩耀眼!如何才能闪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呢?
其实,所谓的灵光一闪、“尤里卡”时刻,并不是瞬间萌发的。它是根植于创造者长期积累的结果。
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三年实验,测试了6000多种材料;
据说,牛顿在发明万有引力定律之前,26岁的牛顿已经研究并开创了三门学科:微积分、力学和光谱学,到1687年发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用他当时的话说:我是现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所以,牛叉人的尤里卡时刻,那些“灵光乍现”,并非空穴来风,而且他们用几十年的努力,储备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库。那个“掉下来的苹果”、“燃烧的水壶热气”只是启动储备库的摁钮而已。
03
美国的一名电视导演约翰.劳埃德,他在四十岁之前就因导演系列电影《憨豆先生》获得终身成就奖。可是,就是这一荣誉给他 带了无法突破的困惑,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很多抑郁症患者无法工作、生活,甚至自杀,像台湾影星张国荣。他多方奔波医治无效。挣扎在抑郁中的约翰.劳埃德拿起了书本,看见什么读什么,一本接一本得读,不分内容,类别,只要是书就看,只为填充时间打发寂寞。
经过六年得知识的积累,约翰 劳埃斯抑郁症逐渐得以治愈。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后,制作了一期新得益智类节目,火爆全球。
读书,就是不断武装自己思想的过程,也是未来厚积薄发的筹码。书在手上,世界就在你手上。
04
我的一个同学,大家同年参加工作,工作同样是教书。他在这些年里,写了200多万字、出版三本书、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拍了近万张照片。现在,每天1000多字的文章在早晨七点之前准时出现在朋友圈里。我好奇于他时间从哪里来的?
他说,读书,积累,实践,让他拥有一个强大得知识储备库。当他看到一个问题点,去思考去联想去挖掘记忆库的东西,上下勾连、互相印证,慢慢就成了一条思维通道,运用起来就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
原来,那些大家们信手拈来的,是自己多年得积累和沉淀。
原来,那些光芒四射、妙语连珠的名人,为了一段五分钟的视频也要反复的录制!
原来,这么多牛人都偷偷在下着笨功夫!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