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学
我们在学习或者了解一个生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界、门、纲、目、科、属、种”这些描述。是不是很疑惑,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界、门、纲、目、科、属、种”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学分类的方法,叫做“五界分类系统”。其实在研究生物学的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很多分类法,“五界分类系统”是比较广泛和流行的一种方式。
生物分类的意义是便于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五界分类系统
五界分类系统中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实际上对应的是7个级别。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从界到种,分类越来越细,生物特征也越来越接近。
“界”这一个顶层的分级包含5类,分别是: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因此叫五界分类系统。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我们以两个品种的葡萄来举例:
巨峰葡萄 | 东南葡萄 | |
---|---|---|
界 | 植物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 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
亚纲 | 蔷薇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葡萄目,也有资料归为鼠李目 | 鼠李目 |
科 | 葡萄科 | 葡萄科 |
属 | 葡萄属 | 葡萄属 |
种 | 巨峰葡萄 | 东南葡萄 |
即便两个“种”同一个属,上层分级的“亚纲”也会不一样,类似的“纲”也有类似的现象,究竟为什么需要更专业的知识,限于篇幅和时间就不做整理了。
实际上,界并不是最高的分级,现代的五界分类最上层加了一级“域”。“域”包括细菌、古菌、真核生物域。
还有一个“生物”,在五界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病毒(是否属于生物科学界意见不统一)。因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应归于非细胞“生物”,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大体将其分为:真病毒、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生物学分类历史
-
两界
早期(18世纪)的分类,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
-
三界
20世纪50年代,在两界的基础上新增了原生生物界,为了解决具备动物和植物双重特征的中间类型生物分类。
-
四界
1959年,提出真菌界,为了研究真菌与植物和动物在结构、营养方式上和消化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
五界
1969年,提出了五界分类。
-
两总界五界
中国学者陈世骧等认为,上述五界分类系统把原生生物界列为一个中间阶段,削弱了原核与真核两个基本阶段的对比性;在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内,也没有考虑生态关系。为此,去掉原生生物界而成为两总界五界分类系统:原核总界(分为细菌界和蓝藻界)和真核总界(分为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原来属于原生生物界的生物,依情况分属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
六界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在五界分类系统中,原核界的细菌在形态上尽管很相似,但根据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可明显分成两大类:古细菌和真细菌。因此提出了六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
我国陈世骧等人提出的六界,实际是三总界六界系统,和上述的六界不同,三总界是原核生物总界、真核生物总界和非细胞生物总界。其中原核生物总界分为蓝藻界和细菌界,真核生物总界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总界为病毒界。
最后
生物学是一门古老、复杂的学科,也是未来极具潜力的学科,其下又有好多分支学科,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都特别繁杂凌乱。好多感兴趣的小朋友学习难度非常大而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求知欲,希望此文章能帮到你。文章中参考了众多网站,但是扔没有专业性可言,但至少我尽力做到了严谨。如有不当之处,谢谢指正。
参考列表:
人的五界分类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灵长目
亚目:类人猿亚目
科:人科
亚科:人亚科
属:人属
种:智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