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三门峡离洛阳很近,有亲戚在此安家,也有同学在此执教,数次火车路过,却一次也没游过。这次回家,时间比较充分,就想去走走,近距离拥抱美丽的九朝古都,亲睹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的肃穆和华彩,之前并不知道有洛邑古城和丽景门,不想在一天带三娃的旅行中,这三处都游遍了,不到不知其妙,获悉还有几十个博物馆、包括著名的天子驾六博物馆及天堂明堂都没游玩——回味无穷之时,更升起回头再去的心愿。
这一天并非阳光明媚,而是冷风瑟瑟,晚间还飘起了雪花,但寒风却没有减缺游玩的兴致,因为,对于宝贵的人生来说,晴天阴天都应是幸福天。
龙门石窟依伊河而建,前前后后开凿了四百多年,入口处大约有三道大门,第一道是最新修建的,俗气的大红灯笼虽不匹配龙门的千年风采,但毕竟在春节这样的节日里也平添了几分喜气。第二道门在桥底下,高高的拱门和石刻文,衬托着龙门千年的豪迈之气。走过第三道小小的低矮的但却很有韵味的门,才算是真正到了龙门之地。
龙门石窟所依托的山崖并不高,抬头四望只看见大大小小的洞窟,但洞窟百分之九十甚至以上都是空的了。不管它曾经是如何的繁盛,但明显被打劫一空,能看到的只是墙上带不走的20至30厘米的小石刻,以及更多的断壁残垣,没有导游的讲解,多数的人都在信口开河地猜测它被破坏的理由,有说被美国人盗走的,有说被日本人盗走的,还有说被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给破坏了……其实我也不知道确切的原因,或者以上兼有,历史此时就是那个老人家或者小姑娘,被参观的人依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及人生的阅历,去随意“打扮”。(谁让我们都没有文化呢。羞愧之至)
虽然天很冷,但游人真的很多,愿意花90块钱的门票和远道而来的车费,来一睹大佛风采的,想必大家都想多学点知识、长点见识吧。走出了好几百米,看了无数空空的石窟、以及很多残存的佛像(完整的并不多),看景不如听景的麻木感也多了起来,但内心对卢舍那大佛的期待却愈加浓厚,毕竟它盛名久远,毕竟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毕竟它是盛唐武则天的化身佛……应该很震撼吧?
是的,终于到了卢舍那大佛脚下,但想一睹其风采,还需爬上这一段长长的陡峭的石阶路,大佛在高处屹立, 那图画形象早已刻入无数人的心里,但如今它近在眼前,且马上就会映入眼帘,会是如何的一番感受?爬上石阶的尽头,抬头的那一霎那,与大佛对视的那一瞬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震撼和赞叹霎时便布满全身,无论科技怎样发达,也无数遍在视听资料中感受过它,但都无法代替这一刻身临其境的心满意足。
无论站在那个位置,大佛都在用它的慈眉善目、圆融自在关照着你。所谓佛光普照众生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我对哪个宗教了解的都不深入,也深深为自己没有信仰而遗憾。但无论是人是佛,对终极美好的追求恐是相同的吧?
伊水千年奔腾,几千年前,修佛的雕工依他们当代的美,铸造了历史的奇迹,也在这奇迹中雕入了凡人的梦想,几千年后,如织游人来拜谒神圣大佛,在步履的殷勤和目光的虔诚中,融入对一个个渺小个体对未来的期盼,对人生的期待。无论兴衰荣辱,佛是人,人亦是佛,千百年来,也许讲得都是同一个故事罢。
参观完龙门博物馆,再到丽景门,刚下车就又逢三彩艺博物馆,小型的手艺人民间博物馆并带纪念品销售,三彩的文化和历史从汉说到今,一幅幅佳作让人心生无数赞叹,其细腻、艳丽和华彩之美让眼睛饱餐了一顿。
洛阳为牡丹之城,除了三彩艺,瓷艺、铁艺的牡丹工艺也是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小物件之中可以窥见生活之美。
匆匆洛阳之行,有无数好感,期待下次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