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说因为每天让自己写1000字,引起了表达风格的变化,每天写的时候开始关注字数,甚至为了凑字数而有意识地增加词语,增加语句的长度,我觉得这样很不好,需要克制。
据说我们不能理解语言无法表达的事情,我们都是用语言来思考的。黄执中说,我们可以努力去理解公平、理解正义,但我们却无法理解什么是“巴拉巴拉不”,因为那超出了我们的语言范围;王德峰说,他无法跟一个英国人解释什么叫性灵,因为它不能找到一个英文单词与之对应,最终只能摊摊手表示无奈,说你们英国人的脑子里面没有性灵这个东西;李笑来说,学习就是在学习概念,当你掌握了一个新的概念,于是就拓宽了自己的语言范围,进而拓宽了自己的认知。据说我们在思考的时候都是通过语言的,比如说去想象一下明天自己要吃什么,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个声音在心中默念,是米饭呢还是吃面条呢,总之我是这样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
那么,为了凑字数而让自己的表达变得繁复冗长的问题点到底在哪呢?它会让文章显得啰嗦不精致,当然这倒也没什么,我每天去写,反正也不是为了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因为语言和思考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那么就可以推论为当我的表达变得啰嗦和繁复以后,语言会反过来影响我思考的简洁和精准。我听见过太多的人说自己心里面很明白,只是嘴上说不出来,一般这个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想,这哪是跟嘴有关系,明明就是脑子的问题。说不明白,绝大多数是因为根本没想明白,而说的太啰嗦,绝大多数也是因为想的不够简洁。如此这件事情就变得很可怕了,我们复盘一下:本来只是为了每天写1000字儿凑字数,渐渐的让自己表达别的词语增加语句变的啰里八嗦,然后慢慢地影响到自己的脑子,开始想问题也变得啰里八嗦,无法直截了当的进入问题的本质,这个影响简直是太糟糕可怕了,我要改变。
大概一想就会知道,表达极简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只是一旦表达极简了,字数不够1000,我该怎么办?目前打算采取的办法是先让自己的表达尽量极简,然后主要内容说完了,字数如果还不够的话就单辟一部分,专门用来凑字数,哈,这么做虽然也不太地道,但至少比之前要进步一点,而且也不会太伤害我的脑子。
另外想要表达极简,肯定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认真思考的。像我现在这样边说边想边思考边写文字,肯定无法做到极简。你看葛优葛大爷说话永远慢吞吞的,貌似反应也不快,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总是在听到一句话之后,在他说一句话之前反反复复的想很多遍,他会想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背后的含义,他会想他这句话说出来,对方会有什么反应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再去斟酌词语,所以你发现葛优回答问题总是很慢,说话也很慢,但每句话都很有意思,这就是充分思考以后,得出的效果。
如果没法做到,每天都这么深入认真的思考,那么就只能先让自己多写,然后再删减。看完文心以后给我的感觉就是,以前的人写文章都很谨慎,从用词到分段到标点符号,都认真的去思考,而且几乎都会先打草稿,然后再修改,然后再誊抄,如此比较起来,现在的我对待文字的敬畏程度显然弱爆了。据说,很多作家写书比如需要写10万字,他都会先写出15万字的草稿,然后删掉5万字,如此多出来的文字自然是精简的。只是这两个方法都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的,我现在突然感到自己可能有心无力,无法实施了。
最后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简单省时好操作的方法:表达时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副词和形容词。这个好理解,但是如果写的是抒情散文之类的,可能不适用这条规则。不过还好,至少目前看来,写抒情散文也不是我的路子,从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进而拉动自己成长的初衷来看,这条规则足够了。
比如上面这段话,如果极简表达应该这样说:表达时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副词形容词,抒情散文等除外,而我只想用文字记录和拉动成长,所以可以用这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