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德】赫尔曼·黑塞:且行且珍惜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主人公悉达多,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这个婆罗门之子,漂亮、聪慧,他过着优渥的、受人赞赏的生活,他长成了所有婆罗门人都期待喜爱的样子,可是,他却丢失了自我。他开始不满足,他的心灵有了很大的空洞。

        谁也无法阻止一个开始独立思考的人去怀疑世界,怀疑所谓永恒的真理。所以,他出走了。

        抛弃所有,包括深爱他的父亲,去做一个苦行僧。所幸的是,他的朋友戈文达愿意随行,守护他,陪伴他。

        在苦行僧那里,悉达多学着去摆脱一切,摆脱自我,以期找到心灵的宁静。他学的很快也很好,可依旧没有找到可称之为圣洁的经得住考验的东西,他对自己走的路再次充满了怀疑。

        他决心离开,去听活佛迦泰玛的布道。他钦佩这个圣者,可是圣者的学问却没能吸引他,戈文达的苦劝也没能使他驻足。悉达多再次离开。这一次,长久压抑的自我觉醒了,他忽然感觉孤独,可依旧没有回头,固执的抛弃所有独自上路。

        他遇到了船夫,一个行善的好人,一个以河流为伴的隐者,他以为这是他前行路上的过客,毕竟他从未回头。

        他遇到了青年的女子,第一次感受到了性欲,他克制住了。

        他遇到了卡玛拉——一个美丽、聪慧、魅惑的女子,他自愿堕入尘世,他学习爱情,学习经商,学习使用权利,学习吃喝玩乐,学习赌博……一切都那么顺利,尘世的生活对他来说极其简单。他开始羡慕那些有着强烈情感的他曾经轻蔑的俗人。

        他变了。他未学到俗人的快乐,却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暴躁、贪婪、肮脏,厌倦、空虚、恐惧、悲哀笼罩了他。悉达多再次离开了,抛弃权利和财富,抛弃卡玛拉以及他不知道的孩子。

        他回头了,没有回家,而是回到了河边,和那个叫华苏德瓦的老船夫做了伴。他似乎获得了宁静。

        卡玛拉带着儿子去朝拜活佛,却不意身亡,留下了儿子。这一回,悉达多想留下他,补偿他,爱他,可最终未能如愿,儿子逃走了。悲痛之下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戈文达,可那又如何呢?他已经老了。

        后来华苏德瓦也离开他回归天地,他再次见到了戈文达,那个年少时追随他的人,一个浅浅的笑容之后的分别,让他怅然:抛在身后的,已永远定格。

        追寻了一辈子,最终回到了原点,却再也无法回到原点。

        作为一个尚未经历太多世事沧桑的我,作为一个在红尘俗世按部就班的我,读完这本书,是哀伤的。无论最后悉达多的笑容多么平静,多么超脱,我总觉得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永远也说不出口的落寞与悲哀。他走的太快,走的太决绝,他以为他能找到什么,最终却丢失了所有爱他的人,当他明白的时候,当他回头的时候,早已物是人非。如此,除了微笑,除了平静的接受,又能做什么呢?也许多年后,跨过中年,进入老年,我会有与此不同甚至决然相反的感悟,然而此刻,我只想到这样一句话:

        前方固然美丽,也愿我们能且行且珍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摘录:

1、我愿意是一个爱国者,然而首先是人,两者不能兼得时,我永远选择人。

2、没有人可以单纯通过别人授予的学问而获得拯救。

3、内容和实质并非总是隐藏在事物后面,它们就在其中,在一切之中。

4、只要人们不是带着深究的目光而是带着孩子般单纯的目光去观察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极其美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偶然间看到黑塞的作品,只觉得相见恨晚。 释迦牟尼,尘世名为:乔达摩·悉达多。婆罗门之子悉达多丰神如玉,智慧超凡,他...
    不易推书阅读 2,468评论 0 2
  • 人生在世,难免执着于某物,困惑于某物,使得内心不得安宁、平静。学佛之人就是为了让自己安心,而要安心前提是你要找到你...
    黄青海阅读 929评论 12 27
  • 一周目 2017.2 第一部 1 婆罗门之子 1.1 悉达多(名意为“一切义成”)始于俗世的富盈状态,他人(包括似...
    弦安阅读 1,525评论 0 4
  • 我是一个89年出生的男人,在2017年这个时间点儿上,我28岁了,离30越来越近,让我人心惶惶。 我在咖啡馆上班,...
    看起来像个正常人阅读 192评论 0 0
  • 今天用Xcode打包之后发现找不到dsym文件,无论是在Window->Organizer中点击Download ...
    张囧瑞阅读 2,54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