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不尽人意,我们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美丽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大学时,就一直迷上了这种在路上的感觉,到一些陌生的地方,看一些陌生的人,听那些陌生的故事。
曾经一直在纠结旅游和旅行是什么区别,后来懂得旅游是观光,是游览,重点在于“游”。而旅行我觉得应该是把自己的灵魂带上,来一场自我洗涤,也是一场修行,放慢自己生活原有的节奏,放慢生活的脚步,望望已经很久没有仰望的天空,做个深呼吸,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跟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对话,可能自己原有思想会瓦解,会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年前就答应自己,公考结束后,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给自己一场旅行,处理完琐事,收拾行囊,便踏上了旅程。记得上大学时,为了省钱,出去旅行都是坐硬座的。而工作后,因为琐事繁多,又很少出去。这次出去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次做卧铺,反而有些新奇的小激动。
下了火车,第一站就来到传说中的宇宙中心-----北京五道口。见到老友,虽说是多年未见,相视一笑,但仍未有丝毫陌生感,一如昨日。我们在五道口的地铁站附近找一个咖啡馆,我第一句话就是说:“单位还有几篇稿子需要修改,我先把稿子改完。”戏称单位应该给自己评个最佳员工,请假外出还得背个笔记本准备随时工作。然后自嘲地笑了笑。老友很贴心,坐在一旁静静帮我规划着这几天行程。
下午筹划去南锣鼓巷,中间路过奥运公园,天空碧蓝如洗。很难想象这是霾都的天气,遥望鸟巢,气势磅礴,映着蓝天碧水,大有别样之美。
走在南锣鼓巷,穿梭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店铺,这里真的很适合那些文艺青年。
比如灯光暖黄的书店、里面有许多很漂亮的书签、明信片
一家银匠店里面有一具巨霸气的银龙
一家书店上面有一个花棚,花朵争相斗艳,一直幻想能有这样一个花房,午后晒着阳光,倒上一壶花茶,闻着花香读着一本喜欢的书,光是想想都是很美好。
走到什刹海的后海,碧波粼粼,杨柳依依,让我瞬间想起了柳永的《望海潮》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傍晚,后海两岸酒吧也开始变得熙熙攘攘,都说后海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几个老友坐在酒吧,听着歌曲,喝着酒,说说旧事,酒饮其微醺、花赏其半开,喜欢这种微醺未醉,彼此嬉笑畅谈的模样。有时喝着喝着,亦会就这样静静地沉默,听着驻唱歌手的演唱,然后眼望远方,默默地呷一口酒,那一刻就想起了毛不易唱的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不回头的逆风飞翔
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
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支撑我的身体,厚重了肩膀
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高水长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宽恕我的平凡,驱散了迷惘
好吧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的人最荒唐”
有酒的地方总是会有故事的。
第二天,来到伟大北京的标志-----天安门广场,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这应该是我离我党最高权力机构最近的一次了。不过我觉得最引人注目的,应该还是那些站的笔直的兵哥哥们。笔直挺拔,从他们身上能看出一种国之脊梁,正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帮我们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我想这才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安全感的由来,像所有的兵哥哥们致敬!
穿过天安门,就来到闻名已久的故宫博物院。走在壮阔的太和殿前,虽时隔近百年,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那种群臣汇集,山呼万岁的场面。故宫的每一个建筑,每一个图案,每一个摆放的器物都有着属于它们的故事和典故,沿着故宫中轴线一路走下去,仿佛重读了一遍明清史。
下午,我们便来到了颐和园,与故宫的雄浑庄严不同的是,颐和园更多的是一种文人雅致,寄情于山水之间,遨游于画境之中。因此,跟老友开玩笑讲:“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我一定不会穿越回去争什么皇位,如果可以,当个闲散王爷,那真是极好的。衣食无忧,携三五好友,佳人在侧,寄情山水之情,畅谈书画之趣。”我咯咯地笑得跟个白痴一样,被老友一脸鄙夷的看着。
晚上,被老友带到北京有名的全聚德吃烤鸭,先不说味道,单看其做工、服务倒也是十分雅致。我觉得给食物加上一分仪式感,会让你从内里生出尊重之感,那么吃饭也就变成了一种让人享受的艺术。个人十分推荐他们的鸭汤,味道淡雅醇正,确实是十分鲜美。
谈笑间跟老友说着往事,不禁唏嘘感叹,白驹过隙,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都已经毕业近两年,有时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学生,自己身上的书生的稚气还尚未褪去,却已然是一个工作快两年的人了。那天跟老友聊了好多,谈过去未来、谈人生理想、谈人情世故、谈生活现实。我觉得跟一个层次比你高的聊天,着实是一种享受,你真的能学到好多东西,知不足而后为。难怪古人要说“近朱者赤”。至少能引起共鸣。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白痴论短长,受教了。
第三天,来到了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也算是我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最高学府,参加了第15届世界文化节游园会。那天真的感觉是放飞自我,活泼地跟孩子一样。万种风情、别样华服,盈耳蓝天飘扬的各色国旗,各种肤色汇聚、各国语言交汇,真的有一种万国来朝,重现大唐盛世的感觉。我买了本北语制作的“护照”,然后快乐像个孩子一样,去每个“国家”(展位)去集齐印章,和美丽的外国小姐姐们合影,品尝着国外的风味美食。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又做回了一个学生,人生第一次开始后悔,当初怎么没去读一个研究生,无尽的欢喜夹杂些许失落。少年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就到了别离的时刻,临别前,又去看了看清华园。在归程的火车上,自己想了很多,也越发坚定了充实自己的念头。以前总以为“重点、一本、二本”只是一个学历上的差别,大家念得书也差不多,能力又能差不多呢。后来,真的懂得了,学校有时不仅仅代表的一份学历,更多的是一个平台,平台不同、看到东西也就不一样,最终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来到了这里,我相信了“起跑线焦虑”。我在北京见到的那些小学生和我下乡扶贫看到的那些小学生,真的是天壤之别。那是一种灵性的差别,一种是灵动的求知欲,而另一种则是木然和茫然。来到这里,我相信了格局一词,有时别人做的事真的是你想象都想象不到的,我才真正懂得清北学生他们优势在于何处。
当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我觉得每个人存在都有他自己的价值,并非每一个都能成为社会精英,但我们可以去努力改变自己,哪怕做不到一个让社会满意的人,那也请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我很喜欢“在路上”这个词,它即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前进”。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我希望自己做一名行者,行者无疆,而我也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