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远游(十六)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通过“清澄”与“粗秽”的意象对比,展现道家“吐纳导引”的修炼思想,强调通过吸纳自然精华涤荡身心污浊,达到精神纯净的境界。

接下来,“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一息”句,诗人以“凯风”(和风)为象征,体现对自然之道的顺应;“南巢”作为南方仙境意象,暗含庄子“息我以死”的物我两忘境界,表达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句融合了楚地巫风与道家思想,通过“从游”“一息”的动态描写,构建出“人神交通”的浪漫图景,反映战国士人对现实浊世的超越性思考。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一气之和德”意为遇见仙人王子乔并留宿于他,体察那纯一之气的和谐境界。全句描绘诗人通过服食六气、净化精神后,遇仙人并领悟天地至理的场景。

“见王子而宿之兮”:“王子”指王子乔,传说中得道成仙者,为周灵王之子。指诗人梦中遇见仙人(“王子”)并留宿,象征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文中诗人与王子乔相会,体察天地“一气”的和谐之道,暗含对宇宙真理的探求。

审一气之和德:“一气”指天地元气或纯一不杂的精气;“和德”指高妙的修养境界或道德和谐。通过体察“一气”领悟“和德”,反映诗人融合天人合一的思想。

该句反映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一气之和德”隐喻宇宙本源的和谐,与《远游》全篇“虚以待气”“通古达今”的修道主题呼应。

此句为本文第五至六段的核心,承接前文“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描述诗人通过服食天地精华(六气、朝霞)净化身心,最终实现“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的境界,体现道家“无为自然”的哲学观,从而也展现诗人从现实苦闷中解脱,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并借求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至此,文章的第五至六段学习完毕。这一段落通过神话意象和自然描写,构建了从现实到仙境的过渡,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解脱的执着。其语言瑰丽,想象奇崛,将道家哲学与楚地巫风融合,成为《楚辞》中极具浪漫色彩的篇章。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以轩辕黄帝与仙人王子乔的意象对比,展现诗人对世俗权力的疏离与超脱的向往。轩辕象征至高无上的政治理...
    碧彧阅读 182评论 0 40
  • 昨天我们将文章的第四段学习完毕。此段通过“因气变而遂曾举”“超氛埃而淑邮”等意象,展现诗人借助自然之气腾空远举,超...
    碧彧阅读 117评论 4 43
  •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春秋更迭,何必长久滞留于世俗之地。表达了其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和对现状的不满。 “...
    碧彧阅读 303评论 0 45
  • 《远游》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骚体游仙诗。这是一篇神游天地的作品,全文以奇幻想象展现诗人对自由永生的追求,通...
    碧彧阅读 538评论 4 49
  • 昨天我们将文章的第三段学习完毕,这段诗通过赤松子、傅说、韩众等典故,构建了诗人向往的三种超越方式:道德超越、时空超...
    碧彧阅读 419评论 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