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自己做错了,却把问题引导到孩子身上,当事人并没有怪孩子,ta却要打孩子,认为了孩子事情就算完了,还美曰其名为孩子负责。可笑至极!
我很好奇,这种人是真的愚蠢到分不清自己的行为与教育孩子的行为的区别,还是故意装糊涂,让孩子当自己错误的替罪羊。
如果真的非常爱孩子,即使再愚蠢,又怎会不努力分清前者?如果拿惩罚孩子来当作自己逃避的借口,那ta的孩子要因为ta错了而承受多少ta的惩罚?!
这种人的年幼的孩子,不能深交。因为如果A与ta产生冲突,ta会把自己的错误强加到孩子身上,然后惩罚孩子,结果会让孩子讨厌A。
跟这种人,不能讲道理,正如装睡的人叫不醒,装糊涂逃避的人不会听道理。
同时,逃避问题的人往往是受害者心态,自己一定要成为受害的一方,所以ta会讲许多歪理以显示自己的委屈和对方的咄咄逼人。
若恰好对方的逻辑比ta强,对世界的认识比ta深刻,那么歪理便行不通,此时ta会用底牌--莫名其妙道歉。
因为道歉的理由莫名其妙,所以就能显示对方的蛮不讲理,ta又成为了受害者。
而且,道歉往往会让内心善良者和大男/女子主义者住口。内心善良者会因为被莫名其妙道歉而心生愧疚,开始自我反思。大男/女子主义者会因为被道歉而感受到臣服的感觉,然后沉浸其中。
当然,还有第三种人,目标坚定,知道这种卑劣的人不值得自己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一旦发现这种人的真面目就避而远之。
也存在第四种人,他们不够善良,但尊重人,内心不够坚定,眼光不够长远,所以会与这种人不断争执,一次次吸取争执过程中的教训,以便下次更好的争执。
或许第四种人也会意识到这种卑劣者不值得,但是对这个道理还没理解透,仍然会生气、愤怒,甚至嫉妒,深陷在这种事情中,无法自拔。
长此以往,第四种人会不会被气出瘤子?可能性极大!所以,第四种人最好远离卑劣者。若无法远离,就给自己找许多重要的事情做,使自己顾不上与卑劣者计较。
此外,这种卑劣者,还可能厚着脸皮说别人是ta孩子的挫折。殊不知,其实最可悲的是:ta自己是孩子最大的灾难!
ta既然是受害者心态,那么往往ta的世界很浅薄,所以会一边指责别人教育有问题,一边让人家给ta孩子爱,不会换位思考,希望所有人按照ta的想法行事。什么都想得到,却连重点都没有,又逃避问题,很难成事,所以往往也是自负的自卑者。
ta也往往很容易受到挫折,而ta舔舐伤口的办法之一就是偷偷出去吃好吃的,因为有孩子,所以也会带上孩子偷偷出去吃。ta教孩子分享,又以身作则的吃独食,ta孩子的世界会不会因此而矛盾呢?孩子的品行又怎会不受ta的影响?
对ta的孩子,能远离则远离,能少接触就少接触,敬而远之才能少给自己添堵。若想亲近,也要等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否则孩子只会成为伤害人的工具和ta错误的受体。
而且,有个残酷的事实就是,即使ta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孩子肯定也是偏向双亲的,所以由于与ta的矛盾不可调和,与ta孩子也会极难亲近。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这场游戏中,会有许许多多阻碍自己发展的障碍。
它们也许明显,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陷阱;也或许会有着非障碍包装,看似是要克服的挫折或是要抢夺的战利品,实则为阻碍自己成长、阻碍自己追寻人生终极目标、阻碍自己最终通关的障碍。
所以要保持警醒,不要让自己在这种高级迷雾阵中游荡不前。
而且,随着所通关卡的增加,关卡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其难之处还可能是自己以前的盲区,使自己当下连通不了关都意识不到。
那怎么办呢?或许只能多学习、多思考了吧。
“凡成大事者,要么能人之所不能,要么忍人之所不能忍。”工作之外,这句话还适用吗?或许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或许我应该忍,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忍一忍也没损失,还能少生气。若不忍,双方都会暴露阴暗面,而自己和对方的阴暗面都很有可能伤到自己。
其实,逃避自己错误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正面回应别人的批评。而他们逃避的首选方式往往是攻击对方,对方总有不完善之处,即使这件事没有可批评之处,别的事情也会有,实在找不到例子还可以直接批评人格。或许这就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吧,他们不敢面对自己。
因此,如果攻击、批评这种人,自己也一定会受到对方的伤害,甚至极大的伤害。不敢面对自己的人往往故意不考虑自己的恶意。对他们来说,不面对不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往往没有底线。
明知会受伤,又何必去触碰。对于这种人,只要没有触碰到自己的底线,能忍就忍吧。如果看不过去,可以暗示,尽量不要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