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了(啦),总觉得“了”和“啦”是有区别的,“啦”比“了”听起来更要轻快一些。对于成长还有所期待的人,他们应该会说今年20啦,而对于好像已经成长过一次的人,他们会说,今年20了,语气中多多少少有些无奈。
也时常有这样的想法,20岁以下的人还是比较嫩了点,而过了20岁又觉得好像老了一样,至少是心态上的。
停留了20岁的这年,当别人问我多大了,我说20,语意中似有自豪之感。因为我还是觉得我像个孩子,可言行举止中又透露着些许沧桑,思想上又多了些妥协。准确点来说,我应该是个老孩子了吧?
回忆起今年经历的一些事情,却怎么也回想不了点点滴滴,据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如果我的记忆也可以在七秒内不留痕迹地消失,那我应该不用再时不时地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了。也总认为人在脑中可以留得下的记忆多少跟人的性格有关系,如果人的性格是云淡风轻的,那么,我的记忆想起来要清淡一些,没有那么繁杂。如果人的性格是内敛的,想必他的心很细腻,比别人默默关注的东西要多,他的记忆也更沉重吧。
也曾总有这样的感想,当今天看到的事物无限接近于昨天看到的事物,我甚至有点怀疑它的真实。这种即视感让我产生一种叫做困惑的东西。在这个偌大的城市,好像只要一晚上不出来逛逛,第二天就觉得每个人都没有见过一般,不敢看任何人,准确点说,眼睛不敢在任何人脸上停顿两秒,超过两秒眼睛就会生涩。
怎么都学不会要怎么才可以好好对待悲伤,把所有的伤感歌曲放出来重听一遍,发现好像只有自己会心疼自己、知道自己痛在哪。在即将奔三的这一刻,尤有历史纪念的神圣感。
是不是在懵懂的年纪哭着哭着就笑了,那个哭无伤大雅,不太庄重?现在笑着笑着就哭了,这个哭只有自己才知道笑点就是哭点,且够深化一些。用什么去洗涤眼泪都是个问题,如果人流出来的眼泪是甜的,我想,会有很多人喜欢上流泪。咸咸的眼泪会再次提醒人们,我在伤心,我在难过。
人一天中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面孔,文艺点说,会有许许多多次的遇见,听说过,遇见就是缘分,那么,我想问,缘分是不是就贬值了呢?
20,是个容易敏感的年纪,是个想冲动却不会冲动的年纪。我害怕未来,又不害怕未来。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就是在每个数不清的夜晚,有着说不清的犹豫,以此证明自己思考过、考量过。这种不计结果的纠结,或许就是证明自己存在过的最有力的证据吧。
为什么只有夜晚才适合找回那个被自己丢失的真正的自己呢?当喧嚣慢慢沉寂,每个人都脱下伪装,是不是这样才被称为真实。这个被自己镀了一层颜料的面具,当你不再需要时,累了乏了的时候,你是不是把它撕裂得更为爽快一些?
在已有的认知里,不是所有的忙碌都可以等同于充实。这只是你在自我傻傻地安慰,还在希望着可以离想要的近一点再近一点,当时刻变为时间再到时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里,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话很空洞,听得懂不需要多难。
渐渐的,发现拾起一份悲伤不需要有多大力气,在陆陆续续的研磨下,我们的脆弱好像只需要一句话的打击便可以重见天日。这是连自己都不用太惊叹的事情。
有时候,又是否觉得自己很怪,好似只有坐在公交车后面的位置,才有做乘客的感觉。把口红涂得红一点,才能看起来有气质一点。把难过描述得淋漓尽致,才可以让别人听懂,让别人也有你这种感伤。殊不知,别人只是一个听戏的……
我们害怕不跟别人在同一个频道上,害怕别人围起来说我们不同,害怕别人的看法与指指点点,我们害怕不同的声音,我们在遵守着大众口味就可以安然无事?我们在缺失着我们自己都说不上来的东西?到最后,才突兀地觉得,做自己,才最舒心吧!
相信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读过成功学,里面有被我们当成是宝的“真理”,都一致地认为他们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可是,我们有反思过?这些我们也会说的成功学,背后的我们为什么还不成功,为什么你还在街角彷徨无措?
这些,都没有准确的答案。大概只有阅历的存在才更有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