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个需要妈妈检讨的事情。
孩子最近报了蛋糕英语,觉得有趣,学习上很有动力。早上送孩子去上学时,妈妈和孩子说:“妈妈可以把手机给你,你在后面玩蛋糕英语吧”。车上,孩子玩了一会儿蛋糕英语,突然没有声音了。妈妈在后视镜看到,孩子正在拿妈妈的微信运动,挨个点赞。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大声说:“赶紧把妈妈手机还回来,不要点了,那是我的微信朋友圈,不能乱点!拿他人的东西操作要提前征得同意,如果这样的话,妈妈今后没有办法给你手机了。。。。。。”孩子也不干了,借气哼哼地说:“你慢点开,我就要上学迟到!我没有,我没有。。。。。。”到学校妈妈和孩子不愉快地分了手,妈妈两次想摇下车玻璃和孩子说再见,都被情绪挡了回去。分手后,妈妈翻看孩子点赞的微信运动,都是家人、孩子同学,并没有乱点。。。。。
中午,妈妈一边写简书,一边检讨自己:
1.制定规则不明确,没有说明做法及相应的后果。
2.没有搞清事实,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批评孩子。
3.孩子的点赞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好的社会行为,妈妈不奖反罚。
4.没有控制住情绪,导致双方一天的情绪受到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给孩子制定规则呢?妈妈中午好好地补了一下课,希望今后能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1.家长和孩子制定规则时,要跟上相应的措施。做到了会怎样,没做到会怎样,要明确而详细。
2.没有搞清事实前,不要妄下断语,给孩子一个解释的过程,不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对于孩子积极地亲社会行为,诸如:分享、称赞等,父母要表扬或适当引导,不要由于对前面事情的不满而迁怒到这个行为上来。
4.父母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考虑大局,无条件接受过去的行为,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