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大120周年校庆,老师说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很幸运。
因为毕业10年是浙大130年,20年是浙大140年,30年是浙大150年。
而我在这一年,选择离开浙大,保研到复旦。
来到复旦后,常被问到,你一个浙大的为什么要来复旦?
当然,绝非是因为在浙大混不下去,相反在浙大可以说混得不错。
2017年算是我丰收的一年,
借着学分和综素评定,在竞争激烈的专业里拿下了综合排名第一的名次。
一系列的奖学金和荣誉扑面而来,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党员、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
和小伙伴们一起举办了浙江大学120周年学生晚会,参与人数上万。
志愿者小时数累计达到了548小时。
似乎成为了微信推文中的榜样、朋友父母眼中的骄傲。
因此,也难免偶尔飘飘欲仙、忘乎所以,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并无法担起这些荣誉。
相比其他同龄人,打心里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吾辈楷模。
大概也正是如此,
所以选择离开浙大,重新出发,变成一张新的白纸。
要说后悔,不是没有的。
其实在学信网上完成确认到毕业乃至今天,
有无数个瞬间我都无比后悔离开ZJU来到复旦。
比如要面对无数个陌生面孔仅凭网页介绍就要选择导师的时候。
比如关上305办公室的门要和工作四年的学生会做告别的时候。
比如把寝室清空大包小包搬回走路只要20min的家的时候。
比如想男朋友只能打电话不能随意见面的时候。
比如看到继续在浙大读书的朋友在票圈发聚餐照片的时候。
比如看到玉泉知名炒粉干外卖群每天夜晚准点的‘开始营业’消息的时候。
我知道,选择留下就是选择便利、选择了熟悉。
但是更明白的是,人啊就是要不断地磨练自己,要学会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才能变得越发强大。
所以,最后的最后
我还是固执地离开我所熟悉的浙大,迈入陌生的复旦。
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换一个地方读书这么简单。
感觉更像是,离开了舒适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的奋斗。
也像是,和浙大的那个自己告别,开始塑造一个新的自我。
于是,做了四年学生工作的我,这一次成为了真正的平民,任何学生组织包括班委都没有参与。
因为,
我决心做一些我喜欢的事情。
决心成为一个专注的科研狗。
以及成为一个有趣的女博士。
然后,我陷入了挣扎与迷茫。
除了一切适应新环境时所要面对的问题。
内心出现了有许多个‘是否’的犹豫。
最大的是,究竟是否应该读博。
大概从保研决定继续深造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在专业选择的时候,放弃了管理类,义无反顾地坚持了生物。
因为喜欢。
但是,在真正进入一个实验室后,发现博士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包括心理压力,远超过我所预想。
以及周边的‘诱惑’,让我蠢蠢欲动。
去了HK读环境工程的同学,进了KPMG搞起了金融。
读了金融的同学,拿到了中信证券IBD的实习。
读了生物的师兄,退学去了拼多多转行搞IT。
而坚持学习生物的,除了继续奋斗在科研前线,
大部分的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问题以及远不如金融、IT的起薪。
于是,我犹豫了。
面对困难,面对现实,我犹豫了。
我想了很久,犹豫了很久。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用,
觉得似乎生物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有去无回。
甚至都快下定决心转行搞咨询。
然后,突然某一天,也许是阳光太好照进心里,也许是风吹去了迷雾。
突然发现:
读博是一件多么酷炫的事情,
这将成为一段你以后每每回想都会给自己巨大力量的经历。
这一刻如果选择了放弃,
可能便再也无法提起勇气重新回到这个战场。
而转行呢?
似乎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并不差这两三年。
成为一个有趣的、迷人的女博士。
多么棒的决定。
2017年即将过去,
这一年,没有太多的大风大浪,但是有许多的挣扎。
不过幸好,在挣扎过后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愿始终能够带着这份坚定大步向前走。
最后,祝愿我和我爱的人在新的一年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