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了官司,买了教训。有幸走了一遍全流程,从入职到结案。尽量客观陈诉,少带主观情绪。
仍然是boss上找到的,四川放心(出)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有没有“出”字呢?天眼上没有,公司印章上没有;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上有。
首先和业务(小颜)联系上,微信聊了几天。总之两点,一是根据路程和人数计算报酬。不管怎么算,一个月大概有1万多的纯收入。(我就问你,是不是很心动?而且是在四线城市);
一是尽快去考人证。叫做“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证”,费用是200-500元。练习题可以在网上找资料做,多看几遍,一般都能过。
考试当天,大厅里起码两百多人。分两拨,一拨是网约车,一拨是出租车。考出租车的需要先面试回答问题,再笔试;考网约车的,直接电脑笔试。
不到半个钟,就搞定出了考场。等了两三天,去指定机构领取了证件。
回头联系业务(小颜),接下来就是办理入职手续。一是自带车的,一是租车的。自带车的费用,一共是11500元,包括,服务费6000元,调度费1500元每月,GPS费4000元。租车的费用具体不清楚。
为什么要装GPS?公司担心你绕路,或是把客户拉去鸟不拉屎的地方。这种说法也姑且合理。
GPS是一个磁铁装置,方方正正,比一个烟盒小点。安装很简单,在后备箱放备胎的地方,直接贴在旁边的铁器上。用手试了试,用点劲才能拔下来,行驶过程中,应该不会抖落。
签了合同后,财务开了3张发票,盖了3个不同的章。这里要注意了,发票、金额、印章和印章对应的法人。如果后续纠纷上法庭,这3个东西必须一一对应。
这里出现了3家公司:
四川放心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boss招聘),法人黄连涛(后续变更为宋周)
四川辉煌网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法人王震
四川城客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收款方),法人宋周
付费却是直接扫了一个微信二维码,一并付了11500元,收款方是宋先生。
后续查证,此人叫宋周,是四川城客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法人,对应的发票只是其中一张,4000元的GPS费用。
而四川放心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是黄连涛(后续变更为宋周),对应的发票是1500元每月的调度费用。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谁能够有心思去注意到这些细节,只是被那每月1万多纯收入冲昏了头脑,一心想着快点出车挣钱。
办完手续后,就回家等调度员安排。
先是安排了一个姓罗的调度员,发了加微信好友的信息,等了一天没通过。电话问业务和老板,得到的回复是,“我让你加,你没加啊,我还在等你呢?”
好了,开始一个小误会,算了。
加了微信后,罗又安排了另一个调度员接洽,姓邓。语气间,应该是比罗要年长要更老练。罗总会称呼,老邓,邓哥等等。
当天晚上邓就来电话,安排去接人,总共3个,不同的地点。全是发的微信语音,说第一次接单,记不住就用小本记下。正当找本子记的时候,又来电话催促。
“怎么这几个人都还没记下,打电话联系客户了没?他们具体在哪里?大概几点能过去?”
慌忙之间,没理清头绪,也没操作好。便回复邓,
“今晚就算了,明天开始吧,有点没准备好。”
“怎么3个人都还没搞好呢?你多大年龄了?这点事情都搞不好啊”。邓挂了电话。
朦胧间,想起老父亲曾说过的话。开车谁都能开,不需要文化知识,没读过书也能开。
的确是这样,入了这个行,才知道这些人有多那个啥(这里没有文字可以形容)。欺负你不懂行,欺负你不懂车,欺负你不知道哪里客源多,欺负你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等等,然后用一种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语气态度和你聊天说话。
也就算了,不大不小的事儿,不往心里去。第二天,早早的坐在车上等电话,心想这应该不会耽误了。
电话来了,交代了客户的人数和地点。挂了电话,记下信息。不过发现客户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不近不远,导航最近也要20分钟左右,但是要求10分钟内接到客户。电话问问调度员吧,回复是,
“这是客户的要求,如果接不到,就换其他司机去接,不过你的收入就没有了。”
“那还有没有就近的客户可以接呢?”
“没有。”
“空转的成本也很高啊,加上堵车。”
“这没办法。一般都需要空转三分之一。还不加上一些回程的空转。”
空转——指车辆没有搭乘乘客期间的损耗。包括油耗,堵车,行驶距离,过关费等等。
大家可以观察身边的出租车,在没有乘客期间,
一般开得很快,因为高档位耗油少;
一般很少等红灯,因为刹车和起步耗油多,早早的观察前方的红灯,早早的准备直接右转,宁愿绕个圈,也不愿停下来等;
一般车辆上了速度,就挂空挡,然后直接上3档;
一般长时间没客人,就停下来休息,也不去绕圈圈;
一般很少很少出租车是自动挡,耗油。
这样算下来,
三分之一空转费用;
减去没有乘客就没有的收入;
减去车辆的商业保险费用。
这里稍许有点复杂,私家车用车少,可以少买一些的商业险,甚至不买。
但天天出车,算得上是营运车辆,商业险至少四千以上。
有明文规定,网约车和出租车必须变更为营运车辆性质,并强制缴纳商业险。变更车辆性质需到车管所办理,费用两三百块。这不多,强制缴纳的商业险却很多。
但并没有规定强制缴纳的商业险具体是多少。全险是1万多,少的要四五千。天天出车的风险比私家车高得多的多,最最最少也要买个四五千。
另外,营运车辆必须在6-8年之间强制报废。但很多车辆并没有去变更性质,属于偷偷摸摸的跑。运管局会不定时执法抽查,被抓到就罚款,3000-20000不等,严重的罚款加扣车。
这些东西在你缴纳费用之前,是不会有人给你说明的。等缴了费用后,你发现了,他才不会理你。典型的售前售后变脸,这个不分行业。
这样算下来,还有什么理由干呢?还不算上出事故的费用时间,和客户的投诉。
不继续干吧(不对,不是继续的问题,是根本就没开始),钱已经缴了。吃下去的东西,想让他吐出来,比上天还难,这个也不分行业。
所以还是找到业务和老板好好商量商量,能不能退出,算来算去不划算,还要亏本。得到的回复是,
“最多可以退2000块,还需要申请,行不行不清楚。你要明白,是你主动退出的,我们是提供了服务的,你并没有接。纠纷上诉等等,我们按正常流程走就是了。”
回复让你无话可接。那就上诉吧。
第一次搞这个,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流程,准备材料,模板,写诉状等等。
一开始就遇到前面提到的注意点,3张发票3个公司3个法人,要起诉谁呢?
那选一张费用最多的吧,6000块的,也就是,四川辉煌网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法人王震。
根据模板写好民事诉状,打印了签字,往哪里递交呢?不用想那么多,先走出去再说。
特意换了身干净衣服,把鞋上的灰擦了擦,裤子抖了抖,胡子刮了刮,头发理了理。法庭第一次去,神圣的地方,不能不尊重嘛。
来到当地的检察院门口,被门卫拦下,看了手里的诉状。指着街对面的法院大门说,应该去哪里递交。
来到法院门口,和进机场的安检处一样,出示身份证,过安检门,搜身,打火机和水不能带。
来到大厅,人不多,有一个窗口是接纳初次来访的。工作人员指着旁边的一张塑封过的A4纸,“先看看,材料是否都准备完整。”
显然没完整,退出了大厅,第一次就这样结束了。
继续准备材料,大致如下,
1、民事诉状 2份
3、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报告 1份
4、原告身份证复印件 1份
5、证据包括,
(1)居间合同 1份
(2)合作协议 1份
(3)微信聊天记录 数页
第二次来到法院,衣服就不用换了,只是抖了抖。进去递交了材料,初审很快。工作人员逐页翻看了材料,整理成册,在第一页的左上角处,标注了初审已阅字样。
接着被指示来到一台机器前,需做一个远程确认。拿起电话,按屏幕指引操作。不一会儿,对方出现实时人像画面,简单确认身份和相关手续,算是完成。
接下来就是回家等通知开庭,以电话和短信方式告知。
期间,有工作人员去被告公司查访,以便告知被起诉事宜,并递交法院传票等等,但却找不到公司和负责人。电话我问是否有其他地址,我说我是根据天眼查上记录的,不过签合同和缴费是在放心行公司,在某某某地址。回复是,
“那不是你起诉的公司,我们不能去。”
“如果递交不了,怎么通知对方呢?”
“公示。如果60天内没得到回复,表示公示成功,等待开庭。”
“具体怎么公示呢?”
“报纸,或是网上的报纸。”
“什么年代了,还看报纸?还去网上看报纸的?”
“这是我们的工作流程,我们依法依规办事。”
“那估计是要等2个月了?”
“那也不一定的。反正按正常流程走就是了。”
回复是中肯的,讲道理的,心平气和的,没有大呼小叫的。不过听的有点耳熟,按正常流程走就是了。
除了等,还能做什么呢?
终于等到了通知,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某某某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从入职签合同到现在,三个多月过去了。再怎么生气,也消了;再怎么激情激动,也没了。
根据时间地点,和指定的法庭房间,提前来等。第一次,总有些幻想。上法庭,是不是和电视演的一样?有法官,有书记员,有原告被告,有陪审团,有听众,有警察等等。
时间到了,准时敲门进去。里面却早有人,法官和书记员,还有一人坐在原告席上,和法官聊着天,有说有笑。
书记员看有人进来,问了姓名,便说,“你是下一个,再出去等等。”
退了出来,“审理案件也会拖堂。。。”,想着,坐了,继续等。
接着,房间里的人都出来了,却径直走了。
“总得让人喝口水,上个厕所吧。。。法官又不是机器人。。。”,想着,坐着,继续等。
时间倒不长,十多分钟,大家都进了房间。法官,书记员和原告我。没有被告,陪审团,警察,听众。
书记员说,被告迟到了,正在赶来的路上。
“咿呀,新鲜啊,开庭可以迟到?”
法官和书记员只是笑笑,并不理睬我。
我四处张望,等着陪审团和听众入席,可终于没有等到他们,好像连陪审团的席位也没看到。
过了半个钟左右,风风尘尘来了个小伙子,姓张,30出头,穿得有点时尚。估计是睡过了头,才起床没洗脸,头发乱糟糟的。就这形象,一看便知道是个这方面的“老手”。(我猜的)
进来便一屁股坐在被告席上,低头翻看桌上的材料,并没有抬头看谁。我有点吃惊,这么熟悉流程,上法庭像回家。
法官见相关人员到齐就坐,便正式开庭了。
法官几乎是趴在桌上,很快速的念了一遍开庭“过门儿”。为什么说是“过门儿”,因为我只听清第一句。
“本庭开始审理某某上诉某某公司的案件。本庭。。。。。。”
我仍然在张望,陪审团和听众,终于还是没有出现。
“首先,让原告陈述。”这句听清了,因为法官的头转向我说的。
“诉状上都写得很清楚,就不再累赘了。来这里为了两件事,一是,看看现在的法治社会能不能让骗子伏法。一是,如果输了官司,那证明被告的操作是可行的,并且知道这样的操作是可以复制的。反正现在满大街都是骗子,多一个不多。不过,请问被告公司的法人怎么没来?”我用这句结束了陈述。
“被告有权请代理人处理案件。”法官回复,没有理睬我话语间的情绪。
(看到没?你自始至终不会知道被告是谁,长什么样等等。或者正出差外地,或者有更重要的事,或者不想露面,或者根本不想理会。谁知道呢。)
“被告。”法官的头转向被告。
“首先,作为某某公司的代理人。3张发票中只有1张盖有本公司的印章,其余两张并不清楚。其次,我们是提供了服务的,是原告没有接着去工作,也是原告主动退出的。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承担后果的,合同上写得很清楚。”
(说这小伙子才起床没睡醒吧,说话倒是极具条理性,而且有理有据。三两句话就搞定了,没有理由去反驳。)
法官接着转向我,“的确是3张发票3个公司,另外两个公司与本案无关,你可以另外起诉。”
“3张发票都是一个人开出的,一个人拿出的3个印章盖的,在签合同的时候。”
“有证据吗?或是当场的照片,或是当场的视频?”
“没有。对方盖个章,还要拍个视频啊?”
“没有证据就接着说其他的。”
(完蛋了吧,起诉1家公司花了四五个月;要起诉3家,一共至少得一年多。一年多的时间为了那11500块钱?对方开出3张发票时,就铁了心吃定你了。那如果是开出10张发票呢?)
“不过,原告的诉状中提到,工作接洽过程中,被告的员工有言辞过激,甚至有人身攻击,并有未预先告知费用的情况,是导致退出的主要原因。”法官问被告。
“没有。”被告简短否认。
“你有证据吗?”法官又问我。
“有。有微信语音聊天记录。”
“好,放出来。”
我走到法官跟前,逐一放出语音。法官听后,平淡的说,“我并没有听出你所说的言辞过激。”
“但是我听出了,怎么办?”我站着问法官。
法官狠狠的瞪了我一眼,没有说话,示意我回到座位。意思是,这里不是抬扛的地方。
接下来,案件就很明了了。我的证据不足,不足以得到退费。如果需再上诉,可以把微信的语音刻制成光盘,作为证据再次提交。
我一下子没忍住,“什么?你说光盘?我怎么刻?还是去买一台老式插光盘的电脑和刻录机?”
“或者是刻制成U盘。”法官补了一句,随便缓和了一下气氛。
至此,案件算是审理完了80%。另外,法官还要双方当庭协商解决。
“原告毕竟一天也没有工作,也缴纳了费用,看能不能酌情退款。”法官转向被告,语气很是平暖。
“嗯。。。我们也知道。退全额肯定是不行的。退2000块,我得回去申请。如果退1000块,我立马可以操作。”
法官和被告,还有那个始终默默打字记录的书记员,停下了敲键盘的声音,都望向了我。
大家知道,当时我的心情和感觉吗?
突然间,想起了之前新闻里的南沙西沙事件,和目前的黄岩岛事件。知道菲律宾的老百姓是怎样理解的吗?
“中方如果要,就给他们吧,反正我们有几千个岛屿,犯不着闹矛盾嘛。”
意思是,不认为那些个岛屿是中方的,本来就是菲方的。如果他要,给他就是了。
“你是在打发叫花子吗?”我又没忍住。
“好了好了,是想着尽量减少损失嘛。”法官又缓和了一下气氛。
这该死的站着挣钱的骨气,我终于是没有接受。
至此,代理人小伙子见事情已经处理完毕,起身告知了一声法官,便出门走了。留我在风中凌乱。
法官仍在翻看桌上的材料。我已经感觉脑袋发胀了,告知法官去趟厕所。
回来后,便在大厅踱步。书记员站在房间门口大声叫我,之前庭上所说的全部对话记录,已经打印出来,需要签字。
我拿起笔,画了几笔。
接着书记员指着桌上另一张纸,写的是告知事项和法院的银行账号,“起诉的费用需要你来付。”
是的,因为我败诉了。不多,亲民价,几十块。如果7日内过期不付,按自愿撤回起诉处理。
我忘记付了。
题外话,可以看下去的读者,接着看。
第一步,高薪招聘;
第二步,先算个账,肯定能挣钱;
第三步,先缴费,套牢你,你不干也得干;
第四步,不明确告知工作过程产生的费用;
第五步,多开发票,尽量3张以上,以不同的公司名称。把最终的上诉时间拖长。普通老百姓肯定花不起这个时间,最后不了了之;
第六步,先协商退一少部分,不行接受上诉;
第七步,开庭找代理人,法人始终不露面。如果你想报复,人你都不认识,根本没门儿;
第八步,法庭协商解决,以最少的退款打发掉,对方不接受也就算了,还节约了。
结稿的前一两个月,发现高德地图上的打车一项,里面没有了该公司的服务。估计是去了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