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来都是群居动物,尤其是社会出现分工以后,单独一个人是几乎无法生活的。于是形容这种状态的词语应运而生。拉帮结派,站队,团伙儿,到最近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朋友圈了。
朋友圈顾名思义,朋友聚在一起形成的圈子。可是朋友圈里的都是朋友吗?
小C是我的同事,有些私下的交流,称得上朋友。跨圈子交朋友是她拓展资源的方式,除了横向圈子还有纵向的。所谓横向就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关联点的圈子。比如:她是学设计的,但是在哲学的圈里也经常出入。这很好,从不同的角度认知生活,增长见识。而纵向的就多少涉及到阶级层面了。比如一群大佬们的参禅礼佛圈,饮茶圈,已不仅仅靠兴趣纽带连结,更多的是利益交换。小C深深感到:资源交换和共享是要在拥有同层面资源的情况下,垫着脚尖够的话,太累!被人弯腰赐予的感觉,太差!
科技的进步让信息的传播途径增多,过程变短,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不知真假的信息,人们变得焦虑,无措。似乎懂的很多,但大都是泛泛,很难深入。跟交朋友一样,好朋友除了志趣相投之外,还需要时间和事件来考验,如果没有交集,那么也只能算点头之交。
认识老T很多年,也被他带入他的圈子,工作和生活几乎是同一群人,从读书时的同学到工作后的伙伴,都因他而连在一起。老T在这群人中如鱼得水,颇有威望。在他看来为什么非要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呢?费时费力。想法过于颓废保守吗?显然不是,他只是更享受于在一个半新不旧的小区中住楼层和装修都是最好的房子,并接受其他人羡慕而已。
而小C显然更注重小区的整体环境,至于自己的房子在小区中居于末端也不甚在意。
选择了哪种方式,决定了自己在圈子中的位置,扮演的角色,甚至保持的心情。
无所谓对错,只在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