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也忘不了发表处女作的那个夜晚,我差点就“牺牲”了。那次惊险,让我永远感激那个救了我的张师傅。
那年我22岁,跟着姨父在武汉王家墩干休所的建筑上干油漆工,白天干活,夜晚我一个人住一间小房间。那是个新建起来的住宅楼,我们把那当了宿舍。我住的就是一间将来是厨房的一个小屋子。隔壁房间住的张师傅,河南人,是我们建筑公司食堂做饭的厨师。
每天在忙碌之余,我就在我的小房间看书写日记 ,也写稿子,用笔在方格稿纸上“爬格子”。而在1995年12月中旬,我在干休所一位老首长家干活时,看到了《长江日报》的报道——《打工仔王恒绩奋发有为》,在可得餐馆当厨师的王恒绩发表文章二百篇,被作家池莉介绍加入了武汉市作家协会。王恒绩也成为了武汉市第一打工作家。
那几天,《长江日报》周末版连续报道,并刊发了王恒绩的打工十年连载文章。我就每周买一份,看完后剪下来,专门用一个本子贴起来。后来这个文章剪贴本在文友中传阅过。读了编辑王志远老师采访王恒绩的文章《回报——王恒绩的十年》后,我被鼓舞了,当晚我激情澎湃,写了几百字的读后感投稿《长江日报》周末版,主编这个周末版的就是编辑王志远老师,我的恩师和伯乐。我后来在《长江日报》发表多篇文章,有幸受王志远老师之邀,去《长江日报》社见过王志远老师。
那天是1996年的1月12日,白天我干了一天活,晚上仍然在小屋闭门读书,我是依偎着被子靠着床头,床上是夏天就挂的一顶蚊帐,靠墙的一边从床头到床尾都排着书籍。隔壁的张师傅晚上出去玩去了。我一个人看着书,突然停电了,我又点上蜡烛继续看书,蜡烛立在小木板上放在床边书上。后来感觉眼睛有点疲劳,想闭会眼睛小憩一下。因为白天的劳累,结果就不知不觉地靠在床头进入了梦乡。
晚上九点多,隔壁住的厨师张师傅从外面回来,从门缝里看见我小屋明亮异常,他以为来电了,欢喜地大叫一声:“来电了!”
他这一声喊惊醒了我,我睁开眼睛一看,蜡烛已经把蚊帐引燃了,火光冲天,我吓得一激灵,大喊:“起火了!”,一下从床上翻起,把蚊帐拉下来,打开门,和张师傅一起把火扑灭了。这时电也真的就来了,我一检查,蚊帐已经烧了一半,床上的书也烧了一角,自己的头发也有些烧焦的,空气中弥漫着烟雾和焦臭。想想挺后怕,若不是张师傅那一声看见火光误以为来电的大喊,或者再晚点回来,蚊帐被子可能都会烧掉,我也可能不被烧死也会烧伤。这还算幸运,有惊无险。
第二天,我在干休所一位老首长家就看到了《长江日报》刊登了我的文章《要读书,别再彷徨》,日期正是1996年1月12日,我激动万分,这是我的处女作。我向老首长把这张报纸讨要了回来,我没有说上面有我的文章,我一个油漆工,怕说是我写的人家不信。这张报纸我珍藏着,看了又看。之前我也投过许多稿子,都是石沉大海。后来这篇300余字的处女作,编辑给我寄了样报和40元的稿费。
想想那天晚上的火灾,我心中感慨,又把这火灾的事写成了100来字的小新闻。那时候我看王恒绩也在《武汉晚报》发表了许多这样的小新闻,这个小新闻栏目叫“黄鹤楼下”,我的这个火灾小新闻后来也刊登了,获得12元的稿费。
这个处女作发表当天如此巧合发生了悲喜两件事,也让我刻骨铭心,我后来安慰自己,处女作发表是我写作路的开始,当天发生了火灾,或许是吉兆吧!只要坚持下去,这以后肯定会“火”,蚊帐火了,那不就是谐音文章火吗?这也许是老天给了我一个暗示,我坚信我的写作之路,一定会是光明的。正如我的榜样王恒绩老师,写作一路走来,从厨师到记者、编辑到编剧再到大学老师,一路高歌,繁花似锦。坚信我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很多时候,直到曾经的弯路变成现如今的垫脚石,我们才恍然大悟,弯路真没白走。有些看似多余的路,说不定就藏着动人的风景。希望有一天,你的“弯路”变成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时,你还能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