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反映深圳市公明中学初二年级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募集款项为教师节购买礼品。各个班级其余家长被无形“裹挟”着接龙参与集资。
| 送礼成风破坏教育公平,影响未来人才培养
以下讨论的“送礼”不良显现中,均指指高价值的物质礼品。
学校本应对没给孩子给予相同的关注和同样的培养力度,给予公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孩子能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让孩子们意识到考自己努力而不是“拼爹”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但是一旦送礼之风刮起,势必会打破教育的公平性——家境富裕的送了大礼获得老师加倍关注甚至开小灶,家境一般和贫寒的学生无法跟起甚至想找老师请教时,老师都在忙着为送礼的学生答疑,教育公平性如何保证?
另外送礼还会为贪污腐败培育温床,为人才培养设立障碍。孩子们从小就收到“送礼风气”的熏陶,长大后又怎么能踏实干事而不想走“歪门捷径”?老师从业就收到“礼物滋润”,如何能保证育人初心,而不会成为“看礼育人”的势利教师?
| 要杜绝这样的送礼风气,首先要明白为何存在
“送礼风气”是历史遗留糟粕。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从农耕社会开始就是群居生活,家族观念形成,家族中主要为“人治”,选出族长或村长后面演变为校长、县长、皇上等。一人为全族、全校、全村的重大事务决策,形成“一人独大”的局面。“人治”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权者在管辖区域内为人牵制,权力带来“贪嗔”欲望的无限放大。
在“人情社会”中,求人办事就必须先满足“人治”领导者的“贪嗔”欲念——通过送礼表达自己对其的臣服和尊敬,以及有求于其办事的感激。要先满足了其欲望,让其领导者的身份得到认同才能推进更好推进后面的事情。
这样的送礼风气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法治与法制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一部分人的脑海中。继续靠着“人情送礼好办事”来行贿老师、校长等,侵蚀着社会的教育的公平正义。
| 校园送礼风要杜绝,可以有哪些方式
完善举报入口。教育局、官方主流媒体开放匿名信箱,通过“举报有礼”鼓励各个家长/学生举报这些送礼行为。一旦发现有募资送礼或送价值超100元礼品的学生/家长,被证实后,举报的家长/学生可获得相应现金奖励,或动物园、博物馆、育儿公园半年套票一份。
通过“举报有礼”的激励,让孩子们认识到,送大额物质礼品是一件可耻的事,是不被社会认可的。让孩子从小就埋下“不能走歪路捷径”的意识。
严惩收礼教师。有送必然有收,就是因为教师收礼才让送礼风气被默许放大。对于收礼的教师,一旦被发现,需要一年内重考教师资格证通过后再重新上岗。超过2次即不可再成为人民教师,不得再从事培训、教育行业。
同时将老师作为国家体制工作人员,也应适用于贪污惩治的相关法律。一旦收受礼品达到指定额度,即可进行刑事处罚。
通过严厉的惩罚,止住“收礼之手”,让教师不能收、不敢收、不想收,斩断送礼末端环节,制止送礼行为落地。
压实教育局管理责任,合理引导各校家委会管理。本次行为是学校家委会发起。家委会原本是为了方便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方便各个家长之间的相互联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委会逐步变质,变成了“为学校老师拍马屁”的阵地。而当地教育局没有及时介入导致当地“送礼教师”的风气跃于纸上,也是当地教育局的一种失职。
后续各校家委会应向当地教育局报备,并由教育局人员驻点家委会联系群内。教育局相关公务人员发现群内有集资送礼倾向的,应及时制止并严肃教育。通过外界施力压制“送礼歪风”。
| 真要送礼报师恩,成绩或亲手制作的礼品,或是最大心意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对老师最大的回礼应该是课堂遵守纪律,课上认真听课,课后好好复习,考试考取好成绩。如真想送礼表达心意,一只用零花钱购买的几元的康乃馨,或者一张手写的卡片、一罐纸折的星星都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
老师本职应该是为孩子们提供知识,培育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引导孩子们思考未来应该成为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收礼”只会让精神被腐蚀, 让初心被遗忘,让声望受影响,让教育失公平。
教师节将到,希望学生和老师都能认清自己本职工作,用心育人用心学习,切记被“歪念”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