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690:那你思考的时间呢?
爱因斯坦带过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学生。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他:你上午在做什么?
他说:我在读书。
爱因斯坦接着问:下午呢?
他继续说:我在读书。
爱因斯坦急切地问:那晚上呢?
他没有一丝犹豫的回答:我在读书。
爱因斯坦沉思一会,说道:那你思考的时间呢?
读书的行为当然是好的,但只是知识信息的输入,而没有思考的输出,那读书能带来的改变依旧很少。
刘润读书会的主理人麦麦,一周最少要读四本书,她说工作半年的读书量,已经超过了以往人生的读书总和。除了读书多,主理人每周一到周四,都要安排一次与作者的直播,听着作者对书中内容长达两三个小时的讲解,相当于她又把书过了一遍。
读书会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领域,商业、教育、心理学、哲学都有,这让麦麦必须做好每个领域的知识功课。当很多人苦于太忙,没有时间读书时,都会羡慕这样一种把读书当成工作的职业。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麦麦辞职了。她说:现在自己有满脑子的知识,却没有实践的机会。读书或许能带来满足感,但因为缺少应用的场所,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思考与践行,不然读书只能算是一种消遣了。
有的人忙着读书,有的人忙着工作。
把爱因斯坦的前三问,用到工作忙碌的场景中,也有很多人给出相似的回答:
上午在忙,下午在忙,晚上还在忙。
“那你思考的时间呢?”基本可以直接搬用爱因斯坦的第四问了。因为这一问相当于一次力灵魂的拷问。
很多人把忙碌的自己比喻成牛马,确实牛马无需怎么思考,一味地干就行了。
不思考或者少思考,就很容易陷入到穷人的思维里。
心理学家陈海贤说:所谓的穷人思维就是看不到可能性。
读书多与读书少,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否留出时间来思考。这是人生充满可能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