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然很想去西藏。
“随便拍一张,每一张照片都是壁纸”,强哥如是说。
强哥是云南人,西藏工作10年。个子矮矮的,皮肤黝黑,话语里带着明显的云贵川口音,诙谐、直率,甚至带点孩子气,每次都以“我的年龄最大,我先发言”开始,眼睛调皮地注视着我们。我问强哥多大,他反问我看他多大,我说28岁,他“噗”地一下笑出声。
“你真会开玩笑!”
强哥笑着说。
“我是认真的!”
强哥笑得更开心了。
“你到底多大?”
我很认真地问。
“30多了!”
“不会吧!”
我真的不擅长开玩笑,强哥看我一脸认真的表情,笑得更加开心。
2.强哥的言辞犀利。
论点鲜活分明,直奔主题要害。如果说什么是泼辣,我觉得他的语言风格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云贵川的爆炒,劈哩叭啦,有盐有味。发言的内容,妥妥是有话直说、率性而为,就像云贵川的辣椒,不管天南海北,都能对口,而且辣的有模有样。
喜欢他的风格,更喜欢他讲的故事。
一次讨论课2个小时,强哥从历史到现实,从山水到人文,马不停蹄地讲了一半的课时。我偷瞄了一脸教员无赖的眼神,暗暗为强哥打抱不平,心想人家确实说得比你好啊。再看强哥眉飞色舞,我居然忍不住笑了出来,本来严肃的讨论,我顿时觉得尴尬到了极点,好在百无聊赖的教员一直盯着天花板,我才悻悻得以逃过一劫。
好奇强哥为什么如此博识,原来强哥师出名校。
也很好奇强哥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经历,原来强哥也是历经千帆。
3.谁还不是,也向往过诗和远方。
电子科大出身的强哥,也有过一番远大的抱负。就像年少登科的举子,哪一个不想一日看尽长安繁华的桃花。
于是去了西藏,俨然“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气魄,穿云裂石的豪气虎虎生风。
就像所有的故事情节里设计的桥段一样,所有的“心比天高”,终究逃不过“命比纸薄”。
强哥愤怒地说,“我尊重的是你的位置,要不然,放条狗在哪,我也照样尊重它。”
4.我觉得,能让强哥尊重的人,肯定不简单。
强哥说他的身体不行了,在西藏待了10年,他不想英年早逝。
我说,强哥你都过了英年了,不算早逝,我一本正经地说。
强哥又笑了,我也跟着笑,我们笑得很简单,仅仅是很因为开心,因为想笑,没有裹杂其他复杂的含义。
强哥说,在西藏待久了的人,记忆里都不太好使。
“真的,不骗你,我见过好多人,记性差的真的是着急。你刚跟他说完,你一转身他就忘了。”
“高原地区缺氧,脑部经常供养不足,所以反应很慢”,我说。
“对呀,所以我经常能用脑子记得,就不用笔。我强迫我的脑子去想事情,不然没得法。”
“这么恐怖”,我深吸一口气,吃瓜群众的语气。
“不然呢,我们的领导也是,川大的双学士,那真是厉害,没事总是看书,一看就看到12点,我真佩服”。
这次我惊掉了下巴。
5.我开始想象那位领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那位领导喜欢看书,每次讲话都是引经据典,一说就说很长时间。讲道理、摆事实,一句一句有板有眼。”
“讲话从来不用稿子,一讲话就是出口成章。只有他特别讨厌的事情他才准备稿子。有次我问他用不用准备下,他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还有一次他拉着我,一脸不赖烦的说,你们帮我准备下吧。”
“我们领导特别喜欢看书,他说看书可以让他平静,让他放松,他总能在看书中联想到很多东西”
“他是双学士”
。。。。。。
那种激动,不亚于子龙、徐庶寻刘备,更甚于穆公寻商鞅。其实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我想是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的。
6.突然很想去见一见这样的人。
想去西藏见见这样的人,想知道他的样貌,想感受他的谈吐。
读书会使人心安,更容易产生平静,他们的目光让人安心,像无风的海面一样安静。
读书会使人沉浸,更容易产生平和,他们的面容常常保持谦和,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读书会使人深邃,更容易产生洞见,他们的心智如同星辰一样浩瀚,他们的思想在包容万物的广度下,对任何事物都能敞开心扉。
三毛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真想去见一见这样的人。
7.有点怀念强哥了。
下了很久的雨,屋子里阴冷潮湿。
肚子很饿的时候,好朋友送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混沌。
我发誓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混沌。
我发微信感谢他时,我说:这馄饨太好吃了,我要跪着吃完。
他回了一串省略号。
三毛说: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这种萍水相逢的朋友,不就是这样一杯好茶吗?
或许在可以预见的时日我不会去西藏了。
但是想想西藏那个地方会有这么好的朋友,我想西藏的白雪,肯定会因为他们的存在,更加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