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家长如何与老师保持良好关系)(这个副标题应该就是平时你们打成括号拼音的那行字)
今天级组说统计大家的教龄,最近遇到几个女儿刚上小学的男性朋友多次追问,如何才能与他女儿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知怎的,这两件事会被我今晚拿来混为一谈,也许在我心里,成为一个受家长欢迎的老师与成为一个受老师欢迎的家长这两个话题本应该是两面一体,互为一统的。往深处说,教育本质关注的的确是“人”本身,那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确都倍受关注。小学不同于其它年段,刚入学时家长是协助孩子养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受教育者中暗含了家长这一角色。
翻看15年前实习的照片,那是我第一次当老师,至今仍能感受到当时的兴奋与挑战并存的感受。好在实习学校校长和指导老师的帮助,顺利又光荣地完成了当年实习小组长的任务。14年前,还没真正毕业,到了广州一所民办中学任教,当年我二十三,学生十三岁。也许那一届学生中很多人今天已经为人父母了。毕业后只在一个学校任教过,这还是所小学。当年入职前有个姐姐告诫过我,小学非常繁琐,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繁琐是最会把一个人的光彩和神采都磨掉的事情。事隔多年的今天,我是最能体会这句话的内涵的。今天是9月1日开学第一天,所经历的模式便是我生活的最常态。白天带别人的孩子,晚上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大的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到他,学习上已经放羊了他一年了。曾目睹过无数个孩子学习的成长轨迹,深深明白上怎样的学习在怎样的班级只是一个平台吧,但这样的平台比起他所在的那个叫“家庭”的强大舞台,这个平台又算什么。最影响一个孩子的,最支撑一个孩子的,始终是家庭的综合环境。太明白孩子的时间宝贵了,但由于再也无法对大娃亲力亲为而产生育儿焦虑。
我到底想成为怎样的老师呢?这样的思考写在2020年的教师节前夕,我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的写作,从不是为了发表,甚至不是以分享为第一目的的。书写,它是反观自我的需要,是表达真实自我的需要。因此,我的这一篇总结更不会屏蔽任何一个群体,或者为任何一个群体而写。总之,我的写作宗旨便是无目的、无读者设限,只为自己而书写、而记录。换句话说,写作于我,只是不吐不快。
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当年70岁今年85的班主任张锐老师似乎只跟我们反复强调不要做“教书匠”,要我们成为一个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尊重学生的老师,印象中他并没有教我们怎样成为校长、主任或者名师。所以啊,这么多年,自己的“沉默”似乎很符合张老师让我们成为一个踏实的语文老师的教导,但又不符合他对我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期望。不知道张老师对我成为今天这样的老黄牛型的班主任语文教师是否满意呢?张老师岁数大了,腿脚一直不便,最后一次探望是两年前,最后一次回我短信是半年前,不由得有些牵挂。
虽然我平凡且无为,既没有在级别上晋升,也没在名师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我刚从事小学教育的时候,便是为自己清晰定过位的。我想,小学教育是根基,它不仅能在孩子们刚去蒙的时候,种下善,种在美,种下勇气与宽容,也可以跟他们一起成为生命的共同成长体,可以探究他们的成长环境,可以见证他们的一路成长。如果可以,顺带研究一下最适宜孩子成才的环境。这样一来,这些养育生命成长的环境经验便可以很好地借鉴于自身。这样,我即可以参与到多个生命的成长,多个家庭的成长,也可以完善自身生命的成长。
终于,我慢慢懂得,自己的育儿焦虑并没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家庭环境的局限,既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那就不如滋养好自己。如果我对儿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有尊严有价值地生活着,那我首先必须做一个自我尊重(假如环境并不够尊重自己,那么自己至少要自己尊重自己)、同样健康快乐生活的妈妈。假如我希望学生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状态、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毅力,那么我首先要成为这样一种耐摔打带阳光的老师。假如繁琐经常磨掉自己的光芒,那必须要经常自我赋能,多对自己笑,才能把笑带给学生。今天,跟我时隔十年再度合作的副班说:“我最喜欢看你笑了,你笑起来,我就觉得什么困难都没有了。”我不禁惭愧,因为我发现自己多次与学生不经意合影时的样子常是愁眉苦脸的。
怎样与老师处好关系?我从未正面回应过那些焦虑的新生爸爸,导致他们说我太虚伪了。
如果真的需要回应,我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第一个方面是,孩子拥有什么样的老师通常无法选择,老师的种类可能很多,正如家长也是形形色色的。但是“人情炼达即文章”,人心同己心。最炼达的人情也许不是你教师节送给老师的一束花,不是你总想请现任老师吃饭,老师会接受还是不接受,你想啊,老师缺你这餐饭吗?最炼达的人情我认为仍是真心,是将心比心,是设身处地地理解老师的一些为难包容老师的一些不当分担老师的一些工作。在老师是你现任老师的时候,少假现殷勤少随意打扰(谁都不傻,老师肯定能分清你是有所求有私心的献殷勤,还是真正人情练达的大格局高情商。说到最后,还是每个人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水平);当老师成为你既任老师的时候,你一如既往地关心,甚至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曾经未能表达的谢意。这就叫“感恩之心”。当你拥有了这样真挚的感恩之心,你又何愁在此时或以后不能与老师保持良好关系呢?我常对儿子说,每一个老师都有他的优点,你只要把每个老师的长处学到,你何愁学不好?无论什么老师教到我儿子,我都对他说,这是学校最优秀的一个老师。其实,我对我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每个人都有他不能被替代的优点。无论你的孩子被分到什么班级什么老师那里,你首先要选择对老师毫无保留的信任。你才能帮那的孩子进行适应环境的心理建设。
如果你想问我怎样才是好的师生关系,我会告诉你,像这样,尽管我只教了这些孩子的低年级,但在不教他们的日子里,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会更自然与与我成为朋友,并且可能一结缘就是一生。当然,最大功劳者是这一批包容善待当年那个青涩的林老师的家长。
夜已深,话痨总是说得太多!所以,本文既非干货也不是取悦老师的攻略。大家不用对话入座了,毕竟如此倔强清高的林老师也许仅此一款,就不再在误人子弟之余还误人父母了。
重申写作目的:反省自身,为自己而记录。
谢谢愿意听我长篇大论还跑题走偏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