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我

岁月的站台不会停靠在车站只为等你一人,亲爱的旅人,你走快了,就赶得上,你走慢了,就赶不上。时间不等人,也由不得人等,上站台的时间过了就过了,只能等下一班,能赶得上就在旅途中做准备,千万抓紧了别掉队。
因为有了岁月,才让自然有了不同的色彩。春天是粉色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冬天是黑色的。自然是密不可测的,有时它像一只温顺的野猫,让人觉得很可爱;有时它像一头咆哮的野兽,可以任意摧毁一切它想要摧毁的东西。面对庞大的自然,人类只是区区蝼蚁,没了自然,人类也就难以生存。
我在乡下长大,虽不能说真正了解自然,可对自然还是非常熟悉的:听鸟叫、看草长、数云彩、爬过山、蹚过河、抓过鱼、看见过小野兔或小羊在路上逗玩、打闹,在堆满工具的阴冷的房间里看过松鼠突如其来的“做客”,还在下雨天里见过一条粗蛇,在太阳底下看见过一条细蛇在美滋滋的晒太阳……
我的童年大多是在渔场熬过的,那里有花有草有大树,我成天在茂密的树下玩,暑假时还在娄烦小河边抓过鱼,喂给自家的猫吃,在地里偷摘小草莓吃,在渔场摘柿子吃……总之,自然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自然这么广阔,我肯定只“参观”过一小部分。
我想,如果将大自然比喻成一本厚书,那么花与草就是文章中的汉字,鸟和兽则是标点符号,流水则是省略号,大树和藤蔓就是修改符号,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万物组成一本书,在书中了解知识,探寻奥秘,这就是真正的了解自然“这本厚书”。
一本厚书,虽未留着笔墨纸砚的气息,可是,我却听到了鸟的鸣啾声,兽的咆哮声;看到了河流的温情,树的茂盛;闻到了花的余香,草的清淡。气味多得密不可透,各式各样,但却又那么清淡、有味。
天是广袤无垠的,白云如薄丝一样,涂不掉,抹不来,蓝得是如此纯净,连一丝晕染过的痕迹也找不着,令人赏心悦目,这种蓝总能够治愈我心头上的那片空白。
黄昏慢慢的恢复了原样,如鸡蛋黄一样坠落,可是又那么美,没有一丝生鸡蛋的酸味,天空也逐一换上了七彩的颜色。美丽的天空上,不时地飘着几丝淡淡的云,它们如鸡蛋里面的蛋白一样形影不离,同时又是那么澄澈。我说过,每一片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天它们都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有些故事串联在一起,有些故事是单个的,有些故事则是零七八碎的,每当夜幕降临,每一个故事又如巨星一般陨落在这世间,这一片片“巨星”,又是如此的渴望被人挖掘,被人探寻。
黑夜总是沉浸的,夜晚上时常没有星,好像有一个空袋子笼罩着天,可以释放出你不满的情绪,近旁,只有几盏昏沉的灯在日复一日地照着,在它底下,走过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它永远在黑夜间照着,照着,孤寂的照着……
【好友晋薇眼中的依瑾】
你总能从她的文字里听到鸟语、闻到花香,看到自然最美的模样。和她说话总能沾到些隐隐的文秀气息,在她身上总会看到一朵爱笑的向日葵 ,虽然她更似一朵含蓄内敛的小紫花。她用自己那双含着真情的眼睛,发现着常人所忽略的最普通的风景,用纤纤素手写出绝佳篇章。她喜爱卡通,也乐衷于此,闲暇时在笔记本上画满了图案,看到时总觉得人物在对你眨眼睛。她热爱音乐,也总会哼上几句,但当你夸奖她时,她又会害羞的红了脸。
而且她的家乡有无数令人浮想联翩的蝴蝶与花朵、游鱼与池塘、潺潺的溪流、连绵的山峰,长长的板桥……那里都留下过她灿烂的笑容和向着阳光奔跑的身影!她是一个真正属于大自然的女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与自然沟通。
【老师读后感】
或许是灵秀的山水孕育所致,文字里流淌的总是叮咚的山泉,飘逸的总是花草的清香。不过,除了山水,还有那一本本厚厚的书籍,正是在文学的世界里浸泡了很久,笔下的画卷才能徐徐铺开。山水是生活的世界,书籍是精神的家园,对于一个成长的的生命而言,后者似乎更为重要。因此,既然热爱,就大胆地沉浸,在经典的海洋里持续沉潜,只要以日以年,文学的种子一定会开在山间最美的清泉旁,艳丽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