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mily DONG 图|源自网络
全文约 3000 字 建议阅读 8 分钟
01、
昨天发生了些小事儿,引发了我对性格类型的一些思考。
具体是些什么事呢?自感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比如,昨天上午我向往常一样,乘坐地铁赶往高铁站。深秋节气的帝都,地铁早已不开设冷风,密闭空间里的热量多来自地铁运营以及乘客的身体和呼吸。坐在座位上,刚打开书翻看几页,忽而被一阵不知从何方飘来的脚臭味儿瞬间熏坏了心情,也只好捂住鼻子,看书不得。
出地铁,取出车票排队等候验票进站时,站在我后面的一位女性推搡着向前挤。第一次,她用手挎着的包碰到了我的后背,我转身看了她一眼,忍住没说话,心却不悦;向前走一步的功夫,她也往前走动,这次她用手机碰到了我的后腰,这下我忍不住回头和她说道两句「女士,如果您实在着急,可以来我前面,您先走」。那位女士有些不好意思,也没说什么。
上电梯,拖着行李箱大步走向候车室。一个抱孩子的男士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一个箭步跨过来,堵在我前面,站着不动,他仰着头看着头顶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给我造成了困扰和不便。我只好一下停住,然后绕过他,继续再走。
抵达候车室,在视野范围内最近的地方发现一个空座,正想坐下的功夫。只见一个女清洁工,很自然得把脚踩到了座位的一边,我站着犹豫了几秒到底要不要坐下,顺便也想看她会不会把脚放下去。她始终没有放下来,我也只好就着那个座位的一小块边儿,正襟危坐。
抵达公司,正值午饭时间,办公室只有一位男同事在。他主动地问候我,我也友好地回应对方,就在我抬眼看他的那一刻,我发现了在他穿在浅蓝色衬衣里面露出来的红色秋衣的袖子,那种少见的砖红色让我瞬间想起张艺谋电影《有话好好说》里的那个穿红背心站在楼下,用陕北话喊出那句「安红,额想你」的电影人物形象。(先声明一下下:此处没有任何贬低同事的意思。)
放下行李箱,倒了杯热水,静心几分钟,回顾了整个上午发生的这些给我触动的小事儿。我对自己的直接反馈是:我觉得自己有些大惊小怪,有些过于龟毛,甚至是自找烦恼了。
但转念一想,我的确是被影响和触动到了。虽不想这般敏感,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它并不是偶然,一定还会有下一次。
于是,我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模式?
我想知道答案。
02、
《秘密》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吸引力法则”。它是指一个人当把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这种能量我们看不见,但却引导着整个宇宙的规律性运转。
带着疑问,就恰逢看到L先生在自己公众号最新更新的名为《内向的你,我有些话想对你说》这篇文章。在文中,他通过分析自己的一些内向属性的行为模式,从生理结构上剖析了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比如,2005年一项研究发现,外向者的伏隔核和杏仁核更「迟钝」,若产生相同的效果,它们所需要的多巴胺更多,而内向者这个部分更敏感,只需要更少量的多巴胺,就足以刺激产生剧烈的愉悦感。所以,有时对外向者来说「刚刚好」的强度,对内向者来说,很容易就「过高了」。
再比如,内向者的大脑中,双侧额叶、左侧海马体和布罗卡区,这些部位的刺激和外向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他们感知、认知外部世界的方式,跟外向者截然不同。因此,我们看到外向者往往勇敢和直接,而内向者遇事总会「退一步」,先审视、思考一下,再决定要如何行动。
看到这些,结合自己的行为模式,仿佛忽然释怀。那些曾经或者说已经习惯的「内归因」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让我对自己过于苛刻和挑剔了,而这其实更多是大脑结构的缘故,而不是那句我一直反省的「是我不好」。
03、
之前看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内向群体在全世界人口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而内向的人中更有70%是高敏感者。
苏珊·凯恩的书《安静》曾被看作「内向运动」的催化剂,它引导公众去了解对独处的高需求,和对外部环境刺激低需求的性格类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省性格。随着内省性格被广泛关注,敏感也随之被称为热议话题。
伊莱恩·艾伦博士也在她的作品《高敏感人群》中写到,「在不被人知的文化环境中,高敏感人群缺乏自尊。当被告知不要太敏感时,他们感到自己时另类」。
这同我们对敏感人群的认知,乃至他们对自身的认知大致相同。但人格是无好坏之分的,关键的是接纳并利用好自己原本的特质。
翻阅了一些资料,如下列举了高敏感者的5个特征,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些特征呢?
One 感受力强,倾向于感性地对待事物
想一下,你是不是经常被别人说有想法,思想深刻?如果是,那很大程度上你就是一个高敏感者。高敏感人格倾向于更深刻地感受事物,他们更易对事物产生情绪化反应。
泰德·泽夫博士在《高敏感度人群生存指南》书中,写到「他们喜欢在深刻层面掌握事物,他们有敏锐的直觉,会深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换言之,当别人遇到困难,高敏感人群会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和关心,因为情感深入。当别人难受时,也能体会他们的痛苦。这有助于他们保持思维开阔,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理解别人的遭遇。
Two 更喜欢独自锻炼
高敏感人群往往会避开团队运动,因为他们对于别人对自己动作的观察表示出极大的不舒服。泽夫博士认为,大部分高敏人群倾向于能独立完成的运动,比如跑步、徒步或骑行。这些运动可以在达到健身目标的同时,远离外部喧嚣,并且摆脱外界环境的刺激。
但在一种情况下,高敏人群喜欢团体运动,如果他们的父母在成长中能给他们提供支持的环境,让他们更容易融入到集体中。如果有家庭和好朋友的鼓励,他们则会在团队运动中有优异表现。
因此,培养一个高敏人群的关键是帮助他们适应本身不喜欢的运动,这样会让他们对冒险行为产生安全感。
Three 需要更长时间做决定
高敏感人群因为担心做错误或糟糕的决定,所以即使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决定。比如,比常人需要更多时间决定吃什么,因为需要权衡所有的选项。即使有自己已经心意点的菜,也还是控制不住去想“如果”。因此,在涉及改变生活的重大决策上,他们可能感到力不从心,对每一个可能会产生的潜在结果淹没。
Four 关注细节和小事
他们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变化很敏感。会注意到细节,比如别人新染的指甲颜色,台灯上新添的极小的裂痕。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观察细节是一种习惯,因为每件事都强烈影响着他们。
Five 高度注重礼节
作为高敏人群,他们会特别注重自己的表现,以及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你会考虑他人的需求,希望做事给他人提供便利,避免造成麻烦。即使在小事上也会花费很多心思,比如说购物时从哪里拿的东西会放回原处,以免给工作人员制造不便。当没有表现出最好的礼貌时,会产生不舒服。
04、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内向」和「敏感」是一些带有负面评价的词语,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难发现,高敏感的人身上也是自带一些优势的。比如,他们思考更加深刻,他们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能分析情况,找到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并利用这些优势和特长让团队运作更有效率。
除此之外,还能在做决策时分辨优势和劣势,成为最后做决策的那个人。相反,他们还可以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帮助促进讨论,而不必做最终采取行动的人。
所以,我们看到只要利用好的方法给予适当的鼓励,就能使高敏人群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他们同样也可以像外向者一样感染同事,在遇到难题时思维开阔,淡定从容。
结束语
虽然这个社会,对内向的人,有时不那么友好,但作为内向性格的人自己,很重要的一点就要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能力不足,也不是缺乏激情,只是因为害羞,让我们不敢表现自己。
内向的我们,需要理解「内向」这件事,然后定位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发挥优势。同时,改变当下的心态,不要拒绝接触新事物,不要拒绝接触陌生人。把每一次向外的机会看作一次挑战,以克服挑战、达成成就的心态去做事,逃离舒适区才能成长,不是吗?
至此往后,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妨先走一步试试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再进行调整,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毕竟,没有谁能够代表你告诉你是谁,除了你自己。
以上,
感谢你的时间。
-END-
关于作者: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生涯规划师&讲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在读),法国里尔商学院MBA,外企HR,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和顾问,简书、知乎、豆瓣、壹心理平台优质创作者,助力个体及组织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
公众号ID: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EmilyDONG_2016)
知乎、简书、豆瓣、壹心理ID:Emily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