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光朝向内心,你就会看到
你心中有千个地区
尚未被发现。到这些地方去旅行,成为
内心宇宙志的专家。
-威廉.哈宾顿《致我尊敬的友人奈特爵士》
上面是一首诗的节选,我从来也没有看过,作者也未听过,全诗是怎么样的也未见过,新买了一本书上面引用的,《瓦尔登湖》,书还没有开始看,这种散文类的书我总是不能好好的从头看到尾,一般先看序,然后散乱的翻几页,然后又找个新的地方再翻几页,可能会丢在那里几个星期再也不理会,或者在某个阴郁的下午或者灿烂的上午静静的从第一页开始品味,直至最后一页。记得某一年,好像是新概念开始第一届以后,曾经买过一本好像是获奖选手的合集之类的书,某个作者说自己从小看名著,所以培养了什么什么云云,以至于一些流行的书之类的都看不下去,因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什么什么云云,我当时觉得很受打击,因为我的阅读就是从看小说开始的,以至于看红楼,看西游,看三国,看简爱,小妇人,红与黑等等还有若干名人传记之类的甚至圣经都是当故事书看完的,有些看了几遍,也没有看出什么人生,哲学,社会抑或是某类高深的学问,所以,我并未变得文笔出众,或者品味高雅,目前依然是一种随波逐流的阅读姿态,碰到了哪本便看哪本了,听说《瓦尔登湖》很出名,余杰很推崇,然后似乎海子离开这个世界带的最后的行李里就有这本书,还有人当作神圣的书来读,所以收藏起来,兴趣来了便要看了,浅薄的阅读一族就是这种类型。
当然,本文的标题是内心宇宙志,正文里应该说说,不能老是文不对题,我根据诗的意思觉得理解应该是内心宇宙地图,或者内心宇宙传记,听上去都挺神奇的,但是了解自己的内心,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只能存在于幻想世界里,比如,某人有“他心通”之类的特异功能或者是某种功法,不过了解的依然是另一个人的内心,自己的大概是不甚了解,怎么到自己的内心去旅行呢?静思,苦修,禅坐,……似乎人们发明了若干的方法来达到这种目的,而这些方法都不在主流的社会生活里,一般是通过参加某种宗教,然后消耗岁月和生命不断的思考,就是纯思考的生活着,然后可能步入某种境界,似乎就可以得窥一角了;或者是像《瓦》的作者梭罗一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由知识的累积达到某种思想状态,然后形成自己的生活哲学,推动自己投身于简单的生活乐趣中,背离主流的人生追求,反其道而行之,当然,他也仅仅只是试验性质的用这种方式生活两年多而已,当然,之后他依然特立独行,估计也是本性使然。可见,追求了解内心世界大概只能当作副业,人们的主业依然要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浮浮沉沉,怡然自得,终其一生,也未建立一页自己的内心宇宙传记,或者描绘出一角内心宇宙地图。
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人都是这样过活,不过依然有些向往,内心宇宙,曾看过《苏菲的世界》,偶尔也幻想,也许我们就是某个什么什么的脑子里的东东而已,而在我们的脑子里,也有若干个太阳系,银河系,杂七杂八系,真奇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