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镐房里转悠,雨时疏时密,时大时小,在庭堂廊室间不时进出游客们无从适从,一会儿把雨伞撑开,一会儿又合上收起。走出丰镐房时,雨却停了。但是天空一直阴沉,铅灰的云压得低低的,好象浸透了水的抹布,东一块西一块地搭在那里,随时都会有水滴下来。空气湿滑清凉,一吸一呼,很舒服。一街店铺,家家都挂着四个五个连一串的红灯笼,衬着白墙黛瓦,在这湿淋淋的雨天里,显出特别的暖意和喜亮来。剡溪长堤上的树也让雨浇得更加青葱碧透。脚下的方砖地让雨一过,砖色转深,浅灰成了灰黑,淡粉成了朱红,洁净无尘。才过武岭门时,满街人头攒动,此刻,行人稀稀落落,也不知这一街人都散到哪里去了。游客也许钻进了景点,本地人各自躲雨去了吧。江南的雨,果然有些个没完没了呢。
前面一家店的门脸瞅着干净,拉儿子进去,让他选个吃的。小孩子本来是馋的,这会儿大概没食欲,看什么吃食也是不感兴趣的模样。“好歹是溪口特产呀!”我们劝他挑一挑。其实说话的大人心里也并不相信所谓的当地特产。中国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不管在哪里,旅游的营销模式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售卖都很雷同。特产不特,地方也未必只属于当地。何况又有了互联网,“只此一家”的事情再是没有,在家里,也可以吃天下。不过既然出了门,还是相信旅游地卖的吃食最正宗好了。相信这是千里万里的一点小斩获,吃起来大概会更有美味的感觉呀。儿子最后选了包千层饼,我和鸣鸣各吃了一片,感觉一般,儿子却觉得挺好吃。
没走几十米,就到了玉泰盐铺。
玉泰盐铺是蒋介石出生地。玉泰盐铺大门右面墙基有“玉泰盐铺原址”六字,蒋介石所写。在蒋氏故居行走,见到了许多蒋介石的书法。旧时学生学习,很注意书法。蒋介石的字就很不错,他也很重视自家孩子的习字,蒋经国四年级后到上海读书,蒋介石几回写信,都叮嘱儿子练字,甚至规定字数。反观今时教育,学生的书法却很成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习字的要求都远远不够。
清光绪13年(1887),农历9月15日下午二时许,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二楼。而玉泰盐铺的设立始于1871年,系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又名蒋斯千)创建。蒋玉表是蒋家弃农经商第一人,经商致富,晚年开设了这家玉泰盐铺。店铺是前店后坊模式,有房两幢,前幢楼下店面,楼上家居,后幢是作坊。蒋玉表去世后,由其子蒋肃庵经营。蒋肃庵在溪口有绰号名为“埠头黄鳝”,可见其人非常精明能干。玉泰盐铺在蒋肃庵手中继续发展,店面扩成三间,经营范围也扩大了,以售盐、酿酒为主,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等。蒋介石出生的第二年,盐铺失火,店面和住宅全部烧毁,关门停业过一段时间,后又重建。但蒋家迁至报本堂西边的小楼居住。1895年,蒋肃庵生病去世。蒋肃庵长子蒋介卿提出分家,玉泰盐铺遂为蒋介卿所有。蒋介不善经营,盐铺生意不如祖、父时期。期间,盐铺还被白蚁蛀蚀。1919年前后,蒋介卿外出谋生,盐铺歇业。两年后,盐铺又毁于火中。直到1948年,才由蒋介石出资重建,但已非旧时原貌。
我们在店里看到了柜台、盐桶、营业执照、甚至蒋介石出生的千工床等物件,但估计都是后来添置的。千工床摆在二楼一室,介绍为蒋母居所、蒋介石生地。墙上有母子两人的合影,蒋介石眉眼面容与母亲相似。
二楼楼梯处拐角处有小窗,窗外法桐枝叶婆娑,宛如一画,赶忙拿相机拍了下来。二楼又有门,可走到外边平台,外面平台与邻家屋顶相联,触目所见,一片黑瓦逶迤铺远,再稍远,有白色马头墙高出黑瓦,又是一户人家了。在平台上四望,感觉尤好,虽然雨丝密且长,撑伞悄立,别有不同之感。且喜又无人出来与我争地,更觉悠然。这一带的建筑都是徽派模样,不过寻常百姓家,毕竟样式简单,不象丰镐房那么华美典型罢了。
玉泰盐铺的第三代主人蒋介卿死于西安事变后不久,据说是受惊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