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说:“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二十四诗品》)这就是浓与淡、朴与丽的辩证关系。即浓淡和谐搭配,才能构成色彩的节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景:春醒图、绿草如茵图,蜂蝶闹花图、春风送暖图,春丽水量图、闹春图。而每幅图画的调色浓淡各异,因而层次清楚.
比如:“蜂蝶闹花图 ”,描写的是春花争艳、蜂飞蝶舞,鸟语花香的景象,用的就是浓墨重彩。“桃树、 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简是桃儿、杏儿、梁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调尽五彩,写出了花儿争春的热烈气氛。显示出:春花一 春天的象征,给人以热烈、明快之感。 而描绘“春雨水墨图”时,则是用的水基淡彩:“ 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描写出春雨之细、春雨之密。朱先生可谓丹青能手,或着意浓抹,或悉心淡妆,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春天的全景图。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全文皆用白描,几乎全是清词淡语,可淡语中黢浓情。 所以,“浓 ”与“淡”,不仅指作品形式上的色彩运用,也指情思兴致。即作者在素朴、恬淡的叙述,描写中寄托着浓烈、深远的情思和含义。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过: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朱先生就能于拙朴中透露浓情,使人从单纯中窥见其丰富内涵。
这种淡中见浓、朴中藏丽的辩证艺术,正如莎翁赞脊的:“不带香料而自浓。 ”这, 也正是常言的“浓妆淡抹总相宜”,是一种和谐的美。
大千世界,无色不有,无彩不有,而且各种事物,又大都不是单色的,而是多彩的, 所以写作中对色彩的美的追求,必须从总体上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