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不长
在我的游说下,剧不终成功接棒,她这两天在看《请回答1988》,今天看到第16集,据说看得老眼昏花。
如果我告诉她,我看这部剧时,每晚早早哄孩子上床,睡前故事也讲得潦草,成功哄睡后,一口气看到凌晨,看得恶心,可手指还是控制不住点开下一集,她会不会安慰一点?
去年,我妈想重温上世纪90年代的韩剧《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我上网搜出视频,教她如何操作,告诉她想看多少有多少,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她对科技如此发达啧啧称叹。
但在连续看了几天后,我妈表示:每天看那么多,看得一点也没盼头了,以后我每天只看两集。
在无人约束、无所控制的环境中,保持理性,克制自己的贪婪和放纵,是一种美德。
母上大人英明!
由此怀念起小时候和邻居们一起看《霍元甲》的时光。好像是周日晚上播放,每周一次,每次两集。
播放的这一天是全村人的节日,乡村的生活本如缓慢前行的河流,却因这节日泛起些微浪花。人们心里怀着小小的激动,干什么活儿都说:“快点快点,别耽误了晚上看《霍元甲》。”
吃过晚饭,邻居们带着小板凳陆续来到我家。来也不会空手来,用手帕包点煮花生、几穗熟玉米、半斤水果糖或是几个新做的馒头,以表示对造成打扰的歉意。
在等待的时间里,男人们聊聊地里的庄稼果园的收成,女人们唠唠家常说说孩子。当然,怎能少了冬梅妈,她是最受欢迎的人,如果某天她因为家里有事来晚了,人们还会派个代表去催她过来。她的爽朗,她的幽默,她自成体系的荤段子,在小小的房间里制造了一拨又一拨的笑声,她人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台好戏,就是村里最好看的娱乐节目。
终于,“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慷慨激昂的主题曲响起,人们精神一振,屏息静气地投入到剧情中。收看时,每一秒都不舍得放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嘴巴微微张着。
这时,如果某个没眼力架儿的孩子好奇地问:“妈,他爹怎么打他呀?他……”
她妈保准眼睛不离屏幕,低吼一句:“别出声!”
等待很漫长,观剧的时间却好像只有一顿饭的功夫。电视剧播完,人们意犹未尽地起身告别,在黑夜中哼唱着主题曲回家。关上大门,插好门栓,再检查一下圈里的猪,催促着正在炕上比划拳脚的孩子赶紧躺下。
渐渐地,整个村子都安静下来,只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在人们香甜的睡梦中,新一轮的期待已经在萌芽生长。
先是《霍元甲》,后来还有《血疑》、《阿信》、《大西洋海底来的人》。那时,有电视机的家庭少,我家是台12英寸的日本声宝牌电视机,售价515元。当时一点儿也不觉得屏幕小,我都恨不得住到电视机里去。
夏天时,爸爸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人们坐在葡萄架下收看;冬天就聚集在屋子里,妈妈把炕烧热,等待时孩子们就在炕上玩闹,或是依偎在一起听某个大人讲鬼故事,吓得厕所也不敢去。
其实,以上这些电视剧,对当时我来说,吸引力一般,我更喜欢周日上午的动画片时间,那也是每周才播放一次,每次播放前都会放日立的广告,片尾女声温柔地唱:“日立牌是HITACHI。”
温柔的女声之后,就进入到我盼得喉咙发紧的动画时间,《三千里寻母记》、《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天哪,多么有趣!
至今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激动。当时的我,多希望它们能无穷无尽地播放下去,每次结束,我和小伙伴们哭的心都有。接下来的一周里,不停地猜想着下一集的内容,不断地累积着期待,直到,再一次轰然释放。
今天的我们,拜科技所赐,已很少经受类似的煎熬,好像还没来得及期待,就已再次相见。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我们出于惯性享用着这种便捷,却再也体会不到在经过漫长地等待之后,终于获得的快乐。
当期待成了奢侈品,这是庆幸,还是遗憾?
- 我是跑题的分界线 -
有必要回顾一下80年代的广告:
1、 一个帅小伙边舞边唱: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起, 燕舞收录机。
2、 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现在这个牌子还存在,青岛之外的朋友知道吗?)
3、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4、 要买好布鞋,请到莱芜来。(这个好像只在山东电视台播放)。
5、 一个小男孩在海滩上边跑边喊:“美菱~”,一个小女孩从海滩的另一端跑来,也是边跑边喊:“阿里斯顿~”
6、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听不清说的是什么,我和小伙伴们都说成:掏屎吧,掏屎吧,新时代的东芝;剧不终说,她一直听的是:脱鞋吧,脱鞋吧,新时代的东芝。)
7、 国产品牌广告词必有这几句:省优部优,全国一流,实行三包,代办托运……
8、 画面上出现一个无比饥渴的男人,突然眼放精光,画外音响起:每当我看到天边的绿洲,就会想起——东方~奇诺娃--(娃,要拖长音念。)
文:写不长
图 | 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