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僑夫
总能看到她老伴儿搬着凳子送她去村口的草垛下面晒太阳,红叶一片片的落下,空气中弥漫着稻谷和泥土的芬芳,她慈祥的双眼一直凝望着村路口拐角处,70多岁的她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去操心下一代的事了。
我不知道这几十年他过得怎么样,她的儿子过得好不好,西北边疆下雪的时候冷不冷,有几次看着看着就自然的闭上双眼,仿佛在梦里梦到了儿子听到吃饭的呼喊,从稻田里跑回来冲进厨房围在母亲旁闹着“娘,我快饿死了,饭好了没”。
母亲嘴角偷偷地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眼角激动的泪珠不小心滑到了她苍白的脸庞。她睁开双眼,夕下的余晖洒在道路上。路边三两个背着行李回家的小伙子,她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刚要喊“儿子,回来吃饭了”。又咽了下去,她长长的叹了一声气,老伴从屋子里出来,弯下身子扶起娘。
一边安慰着“回去吧,儿子很快回来了,”
母亲站起来拄着棍子回首看了看村口,在老伴的搀扶失望的进了屋子。
大概是不懂的那种思念的味道,娘,这么多年总会在那个点叫“儿子,回家吃饭了”儿时听到这声音,总会屁颠屁颠的跑回去,手也不洗,饿的像个野孩子,端起饭碗坐在门栏上狼吞虎咽的吃起来。那时候家里条件差,窝窝头,红薯已经是最好的饭菜,爹每次看着我的样子,总想抡起巴掌打我。爹也喜欢喝酒,没事总会一个人小酌几杯,调皮久了,他也懒得训我了。有时在外面贪玩的久了,母亲也会掂着棍子去打着我回来,每次伙伴看着我被娘打着回去,又是笑有是害怕。有时委屈了,一个人跑到田洼里躲起来,无论母亲怎么喊,也不愿意回去,最后母亲没折,找了很久才找到,看着我斗气,没折,就背着我回去吃饭,好几次被父亲看到说我母亲总是惯着我。读书的时候就很少回去吃饭了。自然,母亲的呼唤声,父亲的叨唠听的也越来越少了。
时间流逝的快,村口路边的红叶树长得越来越粗壮,一晃四十个光景过去了,依旧是秋天这个温暖的傍晚,我和妻子开着车回村里看看,老家已经不在了,父母走了,房子改成了敬老院,院子里三五成群邻里的打着牌,唠着嗑,大人小孩有说有笑,有哭有闹。而我望了望村口稻草垛那个地方,仿佛又看见了母亲的影子,她一个人坐在那里剥着玉米粒,旁边父亲躺在椅子上,扶着老烟杆,看着路边滚打的我们一边傻笑一边训骂着:“你个娃,衣服再弄脏了,晚上回去别吃饭”。对于父亲的吓唬只当做没听见似儿的,为此也挨了不少打。
这时,妻子看了看一脸愁绪的我,从箱子里拿出长衣披在我肩上,我握住她的手。
“冷吗?”
“不冷”她看着我说。
“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天已经黑了,可那声“儿子,回来吃饭”却再也没有听到过。
余生的路渐行渐远,从母亲到车站送我泪流满面那一刻,从边关当兵几十年到退伍,到城市里买房子工作。这几十年回家的次数也愈来愈少,只有过假日的时候会偶尔回来一趟,每次回到家总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听着他们老人家的唠叨。陪着父亲小酌几杯,给父亲讲城里的事。后来带着孩子和妻子也会经常回去看看。直到零八年九月份,他们走了。
妻子握着我的手,依偎在怀里,安静的睡了。
天快要亮了,城市还是那样的城市,秋日的小区,老人们在公园里散步,锻炼,年轻人马不停地向公交站跑去。而我趴在阳台栏杆上,远望城际的一股温暖从隐约的山峦慢慢升起,而那里则是父母下辈子享福的地方。
耳边隐约传来母亲的呼唤,儿子,回来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