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最高的智慧。换句话说,不懂的事,不要硬充自己懂,否则就真是愚蠢,而且害人害己。
害己的后果大多都是自己承担,例如马谡,他自以为是、不听劝告以致街亭失守,就算他跟诸葛关系再好,也逃不过斩首的结局。这是大人物的故事,所以动辄就牵连上性命,但更多小人物就是损失些时间财力,倒不会有损性命。如果能吸取教训,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也是很好。
古时候,宋国有个士大夫叫高阳应,他想盖一座宅院,于是就提前砍了许多木材做准备。等到材料都基本上备齐了,他找来了都城里盖房手艺最好的工匠。工匠仔细地看了看他所准备的木材,然后对他说:“我觉得还是过些日子再建房子吧?”高阳应很不解,他问工匠:“为什么啊?难道是我的材料准备的还不够齐全?”
工匠摇摇头:“不是的,你的材料准备的很充分,主要原因在这些木材上。”
高阳应有点被弄糊涂了,“我这些木材很好啊,它们是我刚刚伐下不久的白杨树,质地非常密实,最适合建房子了。”
“就因为是你刚刚砍下的树,而且刚刚下过雨,这些木材被雨水淋过,全湿透了。用湿木材建房子,如果把泥抹上去,木材会被压弯,这样的湿木料建的房子,看起来非常的结实,但是时间长了,是会倒塌的。”工匠耐心地解释道:“所以说,我劝您还是再等等,等这些木料完全都干透了,我们再开工吧。”
高阳应一字一句地听工匠说着,开始也觉得句句在理,但到最后,他似乎若有所悟地反驳工匠说:“照你这么说,我的房子一定塌不了。因为房子建好后,时间一长,木材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所以我的房子一定会没问题的。不用等了,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工了!”高阳应固执地坚持着。
没有办法,工匠见高阳应心意已决,他也劝说不了,只好按照高大夫的吩咐用湿木料建造了房子。房子建得非常漂亮,宏伟壮观,花园里亭台楼阁全都雕梁画栋的,应有尽有了,简直都快成为当地的一处美景了。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院落里的大部分房子就相继倒塌了,那些精致的亭子无一幸免。
高阳应已经请了都城里盖房手艺最好的工匠,却不听他的劝告,以致造好的房子又悉数尽毁,花了大量时间财力,最后买了一个教训。我觉得人是无法避免犯错的,人生本来就允许犯错,自以为是的错误每个人犯的应该都不少,只要你事后真的知道是因为自己不懂装懂,而不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你犯的错就是有价值的。
不懂装懂的不好后果更多其实体现在害人上。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
小鼹鼠有心要见见世面。听说阳光下有青黛的山,水中有漫游的鱼,河岸边有盛开的鲜花,森林里有结着硕果的树,树上娇小的黄莺在枝头婉啼……啊,这一切多么富于诱惑力,小鼹鼠非去饱览地面的风光不可了!
刚从打地面的洞口出去,小鼹鼠撒欢似的跑着,才溜开几步,慈母的声音便从后面追了上来:“乖乖,你是不会游水的,小溪小河虽然幽美,掉进水里,‘咕噜咕噜’几口水会呛死你的!”
“我该怎么办?”小鼹鼠停下来回头问。
“千万小心,绝对不能到水边去。”
“记住啦。”小鼹鼠应着,放慢了脚步。
“小宝贝,等一等,”小鼹鼠刚走了十多步,母亲的声音又从后面响起,“我忘了提醒你,树上的果子又大又多,成熟了,风一吹便会掉下来,一落到头上,准会将你的脑袋砸扁。”
“妈妈,这真可怕呀,有什么好法儿防止吗?”小鼹鼠大惊失色地问。
“牢牢记住:凡树底下不要走!”
小鼹鼠应了一声,慢吞吞地往前爬动。不一会鼹鼠妈妈从后面赶上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叮嘱道:“好儿子,你大概没听说过,从草地上穿行,空中会有老鹰扑下,往山路上走动,会碰见拦路猛虎……稍微一麻痹大意,我便再也见不到你了!”
“我到底该怎么办?”小鼹鼠急得要哭了。
“你走一步,停一停,把上下左右看分明,再迈第二步。”母亲叹了口气,接着说,“孩子,既然留不住你,就只好让你去旅行……”
鼹鼠妈妈回到洞里,照例掘着地道。第二天,鼹鼠妈妈往前打洞时,和另一只挖洞的鼹鼠碰上了。当它拨开泥土一摸,竟是自己的儿子!
“孩子,你还在这里?”母亲又惊又喜地问。
“是的,妈妈,”小鼹鼠温顺地回答,“听了您昨天的几次吩咐,我觉得我还是一直呆在附近挖洞为好。”
小鼹鼠的母亲真的知道地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吗?以她的描述来看,其实她不知道,但她的话生生地磨灭一颗好奇的心。
她没有告诉小鼹鼠,到水边,如果想要过河可以找乌龟帮忙或者找小桥;树上的果子又大又多,要多抬头看看它们有没有成熟,以防它们落到头上,砸到脑袋,但如果抬头看到小松鼠,可以跟它聊聊天,如果聊的开心的话,没准它会摘个果子送你,那你一定要感谢它。
小鼹鼠的母亲只是恐吓小鼹鼠,却不告诉它具体解决事情的方式,这样的劝告真的还不如不说,让它自己去体验。真不知道有多少好奇的心是这样被消耗的呀!
这句话的解释参考了南老的《论语别裁》
如果大家对论语感兴趣,可以关注我,最近一直在写论语相关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