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看见了镜子里的自己,我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旅人’”。
我曾经一度确实颓废过,高考失利后也颓废过,甚至很厌恶这个世界,用成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总是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充满了羚羊法则与不公平。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继续读高四的机会,抱着一种浑浑噩噩的心态和混日子的想法,怀着一种惴惴不安的心情进入了所谓的大学,即高职院校的生活。我知道,在中国这个充满现实的社会,高考落榜就意味着失败,高职院校是被大多数人瞧不起的,当然,所谓的社会精英对高职生也是不屑一顾。
距离2016级高考结束已经过去一年零10天了,一年前的今天,我刚结束高考,开始对未来的方向做出抉择,最后选择上了大专,至此,已经度过了大一学年,这一年,我迷茫过,我还是颓废过,直到后来,我开始关注我曾经的老师的文章,我便开始默默的去读,去体会,开始阅读转载有关读书的定义,读书的目的,和教育的本质及意义,深刻明白高考失利全然不能算作什么,后来我也认识到由于别人的转载会有很大的虚假性,所以我开始买原著读。在这一过程中,我想到了很多,我不但没有达到大人们眼中所谓的成功标准,而且也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优良的素质,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我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我却有善变的情绪,父母对我有生育养育之恩,有无法言语的深沉的爱和包容,而我对他们的爱却是那么的自私,是因为有求于他们而产生对他们的爱等等。此刻,我觉得我活的是多么的荒唐,对于大人们无稽之谈的高考决定成败的说法,我怀恨在心,自己却也没有在做人做事方面有极度的自律意识!突然觉得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有正视错误和失败的勇气,从过去的错误中反省自己,不怕犯错误,也不怕犯了多少错误,就怕将改正停留在口头上,不去正视自己的错误,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去重新塑造一个人格健全的自己。再者,读书只是为了塑造人格,修身养性,并没有改变命运的作用,“高考”也只是一个途径而已,不要被它的成功或失败所困惑,相信自己:培养一个十足的奴才和一个什么都不会却人格健全的人,两者相比,人格健全的至少不会危害这个社会,不会欺侮愚骗民众。我们应该如同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绚烂奔放;承受着心跳的呼吸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句话,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即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行”即“旅行”,它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思想灵魂,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饱尝人生百味,熟知人间疾苦,在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文、历史、地理等各个要素和领域方面。是一种有目的的远行和思绪的徜徉!
在路上,意味着我们是人,我们还活着,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和人格,我们人类的关系是一种契约组织,当有人损害我们的利益或者名誉时,我们应该奋起反击,而不是沉默,不是冷眼旁观,不是那种已然违背人伦道德,却依然装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知。
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大染缸,我们总会自觉不自觉的感染,我们眼里是充满了励志,可是却淡忘了人伦,淡忘了亲情,淡忘了应有的人情,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习惯了纸醉金迷,习惯了被功名利禄所包围环绕,冷漠麻木长久不衰,而利益法则永恒不变。
物质生活是发展了,可是与应有的文化发展没有形成必要的正比关系。读书意义的曲解,读书作用的夸大,让我忘了“本”,我虽然很失败,但我也不认同考上大学就是成功;我虽然没有钱,但我认为能生存吃饱穿暖足矣;我虽然人格不够健全,人品素质不够高,但我会尽力去塑造自己。
路虽然很漫长,但我会走下去,而且将会一路使自己愉悦身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旅行,在路上;路还远,须坚持;随心前行,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