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还是有点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
恨不得一整天都躺在床上。能让我起床的动力只有一个:我不起床的话,小孩会把电视看爆炸,眼睛看近视。
我每天劝自己:早点起床啊,好好做饭吧,带孩子出门玩吧,开始写作吧……
但是,通通不想做,不想做。
身体机能肯定下降了很多。
看到人们兴致勃勃地吃啊喝啊玩啊乐的,我还真心很羡慕那种生命力,那种对生活的热情。
回忆录呢,拖了好几天了,其他小伙伴们怕是要写完了。
不是不会写,这基本上还是属于自由书写,要写的东西回忆回忆就好。但,我就是不想写。
下午,随便抽了一本大兵的《你坏》。刚刚小朋友睡着后,世界安静了,书我能看进去了。
这本书的文风,是我习惯的文风了。和平时看得比较多的干货类工具书不同,这是有生命的闲书。
大兵说话的口气,我自己也很熟悉,因为我也经常这样说话:夸张、矫情,有时候抖点小聪明,忍不住逗比,以为自己很幽默……
书里的痛苦我也很熟悉。真是不明白人为什么看起来都好好的,却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足以不好好生活的痛苦。
很没道理,但是当你发现,这痛苦在其他人身上也那么明显,你好像就原谅自己一点了——并不是只有你自己那么矫情,那么废物!
我用了很多时间在淘宝看茶具和衣服,却并没有发现心动又合适的。
心动,却不一定合适,有时候这是人生里很严重的伤。
就像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明天我很想早起,想做许多事。但我很可能又一天没出门。
很多事情,我都是那么一瞬间觉得很不错啊,但是很快又会觉得,有意思吗?有意义吗?算了吧……
我是等这个状态过去呢?还是要努力抢救一下自己呢?
陈海贤在《自我发展心理学》里说: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都发展平顺,从没经历过什么挣扎和难事,那他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特别平面和肤浅的人。
这个观点我同意,因为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大家经常会觉得她太平面和乏味。
但是,像我这样表面的平静下,总要三五不时经历挣扎的人,我自己也是够了,倒是羡慕起平面和肤浅来。
陈海贤还说:
自我的发展,也需要经历很多次这样的脱壳,这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迷茫。但这不是自我的问题,恰恰是自我发展需要经历的道路。
感觉过去已在死亡,可是“重生”还没有来临,我卡在迷茫里,出不来了。
强烈的不安,已经历了太久了。有时候,感觉人都快被熬干了,一点也不水润了呢。
一个干枯的中年妇女看起来一点也不好吃。
“很多事情就像敲鼓一样,敲着敲着手指灵活了,该是什么节奏也就自然明白了。”
大兵在书里如是说。
说实话,我有时候已经有点怀疑,没以前那么自信和坚定了,但是我还是要半信半疑,不然,我还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