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侵删
大约,是2013年,我开始接触微信。
记得,加的第一个微信好友,是搞旅游的美女。
九年后的今天,她已然从单身贵族,变成了孩子的妈妈。
慢慢地累积,微信好友越加越多。朋友,老师,亲戚,同学,文友,同事,领导甚至客户,到今天竟然加了浩浩荡荡的二千多人。
手机截图
不过,有些人,也只是躺在微信通讯录里,联系并不多。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邓巴数字”,也叫150定律。
意即: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一个人的圈子,就那么大,能经常联系的也就是一百来人。
别的人,也可以称作“社交工具人”。那么,什么叫“社交工具人”呢?
《小鸡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网络流行语。用于形容现代人淡薄的友谊,靠着关键时间互相集赞,助力而存在。
不过,我的朋友圈,一般,不乱发东西。
我也不会为了一袋洗衣液或者一袋食用盐之类,让朋友帮忙点赞,助力或者为了某个奖项投票。
我觉得,不打扰,也是一种尊重。
在很多时候,我反而成了“社交工具人”。别人发的,要求点赞,砍价,助力,投票的,倒不少。
心情好,顺手就点了。有时,心情不好,也觉得挺烦的。
当第一次知道“社交工具人”这个网络热词时,我马上就想到了我自己。
我觉得,自己就是妥妥滴“社交工具人”。
这样的新词,也不知是何人创造,脑洞大,非常形象,还具有场景感。
在这个美丽九月的下午,当我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一个美女又发来微信。说,亲,朋友圈需要点赞,谢谢啦。(微笑表情)
好吧,就此打住,我这个“社交工具人”又要切换软件,忙了。
手机截图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