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流量烂
国产大烂片时代的开启,要从一个人说起,我们的杨函数杨女士。
11年凭借着宫锁心玉红火了之后,同年上映了一部恐怖片—《孤岛惊魂》。
实力斩杀9000多万票房,也让一众业内人士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以前经济没那么发达,中国人民更乐意从快播,优酷,土豆,百度影音上去欣赏一部电影而非去电影院贡献票房时。
一部电影要赚钱,原因是多样的,剧本,演员,摄影,剪辑等等缺一不可,不说一定要多优秀,但你至少要达到一个及格线。
但杨女士和她的孤岛惊魂让投资商看到,原来一部电影赚钱不需要这么复杂啊,你可以简化以至省略其他所有环节,而只需要一个自带流量的演员或者说明星。
自此国产电影开启了大流量时代,也是大烂片时代。
纵观中国烂片发展史,可以说与中国流量发展史是剥离不开的。
以前的电影圈是所有演员的终极目标,一个演员要想在电影里拥有姓名,必须得是经过层层努力和筛选才能达到的,这不光需要优秀的实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有一批幸运的年轻人成功了,他们成了陈坤周迅……而更大一批艺人落选了,也就变成现在还在电视圈里流连的中老年演员。
或许有一天能翻红,也或许永远不会。
那时的影视圈是残酷的,是深刻遵循物竞天择和优胜劣汰规则的斗兽场。
这一点从杨函数女士的上一代演员中能看出端倪。
中生代最红火的男艺人陈坤,女艺人四旦双冰纷纷都是从电视圈出身的,先从电视剧里打酱油(有赵薇那个运气的还是少)再在电视剧里当主角,再往电影圈攀爬,继续打酱油的直到后来好命的碰上了能让他直起腰说话的作品,再到成为大制作的男女演员,这其中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其中艰难辛苦无足与人道。
并且要命的是他们必须在在足够努力的同时还得是足够幸运的。
足够努力,能让大导演,制片人,观众看到他们的存在与进步。
而足够幸运,才能让他们在身后一群张牙舞爪同样努力甚至更为努力的年轻演员中保持着微劣的优势。
这同样可以从那一辈演员的作风中看出端倪,成名之前他们是低调的谦逊的,就是功成名就之后像现在小鲜肉小花动不动凭借着耍大牌罢演罢录上新闻的也不多。
而被他们挤下去的男女演员,有最近凭借着延禧翻红的聂远,有去年凭借着白夜追凶火了一把的潘老师,但更多的是在电视电影里面依旧演着男女主角爸妈的无名演员。
上代演员的路基本都是这样。
直到流量时代的开启后。
世界不一样了。
你可以没演过电视剧,你可以不会演戏,你可以不是科班出生。
甚至你可以不是演员,只要你自带流量。
顶级的导演,顶级IP,国民巨制,任君挑选。
电影圈不再是所有影视创作圈的终极目标,而成为流量凭借粉丝变现的一种快速方法。
所以才有了吴亦凡与西游,AB,张天爱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杨洋刘亦菲与三生三世,李易峰与心理罪……等等,不一而数。
很可惜的说,他们的想法没错,他们确实成功了,只要有了这些年轻流量们,你口碑评分再差都没关系,反正投资商和演员们的钱是切切实实的收到口袋里的。
而这些年轻艺人和投资商的目的也从来都不是为了打造什么流芳百世的精品,他们就是为了赚一波快钱收割广大贫苦劳动人民的羊毛而已。
投资商永远是精明的,你们以前要质量,我给你质量,你们现在要流量,我就给你流量。
而他们目标也很简单——只要你给我钱就行。
时间变化到现在,对于所有有志于站在镁光灯下的年轻俊男美女们来说。
这是一个成功最容易的时代也是最困难的时代。
容易在可以省略中间一切过程,只要你火了,只要你有流量了,你就是电视电影圈的王,你就是投资商和导演梦寐以求的平安符,招财猫。
困难的是一个鹿晗让粉丝失望了,后面就有无数个蔡徐坤在等着逆流而上。
你靠作品说话,作品就得听你的话。
而你靠粉丝说话,你就得听粉丝的话。
以上,是国产烂片的一大烂,流量烂。
No.2原著烂
但我匆匆翻略了一下近几年的烂片,发现流量是烂,但这或许是原因但却不一定是全因。
国产烂片中还有一个与流量齐名的代名词——原著大IP。
我十多年前在网上看着小说时,从来没有敢幻想过我喜欢的那些作品竟然真的能够拍成电视剧电影。
那时候网络小说还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不入流快餐文学,哪怕是最顶尖的一批作品都没敢幻想过自己能够影视化。
但现在或许是曾经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读者长大了,于是投资商们纷纷嗅到商机,决心让这批读者变成观众。
我记忆里有印象的最早网络文学改编作品来自于10年的黄晓明版泡沫之夏。
现在看来的狗血剧情,三个主演加起来超过100岁的年纪还强行把自己塞进高中校服的非主流三角恋。
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是巨大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教主立falg说收视率到多少就裸泳的采访。(暴露年龄系列)
现在回头看,这部偶像剧的剧情是狗血的,主演是扯淡的,连服饰台词都是天雷滚滚的。
但他就是火了,凭借着一大批原著小说的读者迫不及待的火了。
于是有了后来的致青春,有了后来的的匆匆那年,三生三世,青云志……
可我们认真来说,这些作品真的有内涵,有深刻意义吗。
很可惜,我们当中很多人看这些小说就是就是图一个字——爽(不论基调是虐还是喜或者是打着情怀牌,都是为了让读者达到心灵共鸣,释放内心隐秘不为人知的情感或者压力,我暂且将极力寻求释放的情感称之为爽)。
而我们的作者只是在按摩你的爽点让你付钱而已。
这些作品很多本来就只是作品甚至赝品根本算不上精品。
况且有许多小说压根就不适合影视化,文字口水化,情节流水向。
在一昧追求情节爽或者虐心后他们抛弃了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内涵等等。
这些作品从根子上来说就不正,也别指望能在影视化之后变成多优秀的佳作精品。
当然让观众无法忍受的从来都不是这些作品不优秀严谨,而是你加上流量之后连基本的爽我都感受不到了。
我要是想看一群机器人背书,我为啥不去找个听书软件啊,他还比你们读的有节奏感啊。
以上是国产烂片的第二大标志,原著大IP。
而在我们就以为烂片的下限在这里之后。
有一种烂的新鲜的方式引起了我的注意力。
No.3跨界烂
有一些演员发现他们没有年轻流量能赚钱了,心想着不行啊,身为老前辈的我不能输啊。
可是凭脸蛋又比不过小鲜肉,打包卖还时常遭到投资商嫌弃。
这可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到了跨界——当导演。
他们心想,不就是电影吗,我演过,那拍又有什么难的。
于是一个徐峥成功后,邓超带来了分手大师,恶棍天使,嗯不过他对自己稍有些不自信,还邀请了杨幂搞流量或者孙俪打夫妻牌。
相比之下宝宝就自信多了,觉得自己拍了那么多傻愣愣的角色都那么受欢迎让投资商赚的盆满钵满,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些中间商赚差价啊,他自己上不就行了么。
于是宝宝决定通过直销方式与大家见面,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闹天竺。
如果说以上的演员跨界还能跟电影搭着点边,而且也有不少例如姜文一样演而优则导的优秀前辈所在,那么另外一些主持人跨界,作家跨界的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应该自有体会。
当然,国产烂片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新流派。
爸爸去哪儿花了三天时间拍了一部综艺大电影让人发现,原来综艺也可以上电影院里捞钱了啊。
纷纷闻风而动,一时间,跑男,极限,是个火点的综艺都得额外上电影院里创点收。
不过这种现象到了最近几年基本已经快要绝迹了,我也不做多谈。
但究其以上这些国产烂片的大标志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一个字——钱。
不论是流量,原著IP,演员跨界都是为了赚钱而已。
他们因为钱造了局,可局势却不随他们流动,最后身在局中,身不由己。
国产烂片的发展也绝对归纳不到某个流量或者某个跨界演员所决定的。
他们是经济泡沫化,娱乐业价值一再攀升的大局所定。
如果非得要找到个理由,不如说资本推动局势,而观众推动资本。
发展中国家观众读者粉丝文化的价值观并不完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歧途,导致投机者闻风而动,勾兑出一大批剥削粉丝价值的垃圾作品。
但这于文艺作品,影视创作圈,甚至捞够了钱的鲜肉,跨界导演们都不是好事。
及至现在,中国观众终于从茫然区中走出来了,结束了用脚投票的日子,而这些烂片的好日子也到了头。
从今年的电影票房前几名,药神,一出好戏,西虹市可以看出来,优秀电影终于得到他应得的尊重了,而电影圈的畸形文化似乎也终于要得到改善或者说终结了。
那么前几年流量们做的孽终于到了要还债的时候了,要不是李易峰,或许动物世界票房能够再高一点,杨洋演了三生三世,油腻这个词如影随形,他拼命摘掉标签,可惜是始终收效甚微。
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其他前些年作孽的人虽然暂时报应未显,但或许,是时候未到。
电影电视文化圈正在逐渐回到他应有的正确道路,而我也衷心希望,这路再长一点再直一点。
不再曲折,不再茫然。
愿中国每一部优秀电影都有其合理票房相对应,毕竟,我们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我想让我们有资格选择的电影,活的比我们好一点。
而烂片,是歧路,但绝不是终点。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远离烂片,珍重生命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