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为孩子的内驱力!从4个点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1. 何为内驱力

2. 内驱力培养的误区

3. 如何提升孩子的内驱力

4. 提升孩子内驱力的六大锦囊

一、何为内驱力

内驱力养育“铁三模型”,即当孩子获得联结感、胜任感和自主感时,孩子就能很好地发展自身的内驱力。可阅读书籍《孩子的内驱力》

二、内驱力培养的误区

1. 内驱力不是逼出来的

2. 内驱力不是催出来的

逼迫孩子、催促孩子,会把孩子的内驱力给破坏掉。很多孩子做事情,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才开始做事情的,这种情况不是内驱力,而是外驱力。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玩拼积木或者玩具,玩喜欢的东西就可以坐两三个小时,这种就是内驱力。

但很多孩子,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每次都会在父母的催促中,才肯去写作业。在父母的催促中形成了拖拉磨蹭(外驱力),孩子在做无形的对抗。

许多的父母鸡娃的后果,小学时候孩子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但到了初高中反而下降了;还有很多孩子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不错,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到了大学会产生空心病。

最近几年针对空心病,大多出现在大学时期,那什么是空心病?

所谓空心病,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或者自己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不知道自己上学到底有什么意义?说白了就是幸福感极差。

小初高学习成绩很好,反而到了大学后,就不知道学习,也不想努力学习了。于是,挂科,摆烂,沉默游戏,不知道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因为找不到或者的意义。

因此,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自激型,自我燃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安排。现在流行一句话,激娃不如激励自己!看过很多学霸家长的采访报道,学霸家长都说自己不鸡娃,都是孩子自己靠自身的能力。

其实这类家长,就是给了孩子充分的信任,也给了孩子充分的自主感。孩子在信任下发挥了自身的内驱力。只有孩子自己有意愿去学习,才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去学习。

再说内驱力,

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意愿或冲动。

父母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 父母有没有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孩子会用不学习来对抗)

2. 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会害怕失败)

3. 父母有没有帮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事无巨细,包办过多(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比自己强,孩子会有很多的受挫感)

如果一个从小很听话的孩子,其实孩子从小很听话很乖,也未必是好事。或许孩子只是在扮演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只是在做一个父母眼中很期待的孩子。也许曾经孩子有抵抗过,只是没有用,所以就扮演的乖一点,但是这样的孩子一旦脱离了父母,内驱力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案例调研:

对浙江的几所大学的学生的内驱力做调研,最后发现,很多的大学生的内驱力是不足的。缺乏学习规划,网络沉迷严重,包括挂科,重修的现象比较频繁。

如果现在孩子还很小,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太催促和包办中参与过多的话,那家长一定要调整方法。这样的话其实对孩子的内驱力的培养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三、如何提升孩子的内驱力

(一)联结感:用心,让孩子感受到爱

1. 积极的情感联结是养育的基础

2. 爱,从陪伴开始

a.是陪着,还是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每天抽20分钟,不看手机不工作的去陪孩          子)

b.青少年也需要陪伴(青少年也需要家长陪伴,可以在思想上、文化上给予孩子影          响)

c.多子女家庭需要单独陪伴每个孩子(需要单独陪伴,父母做好分工单独陪伴。多子女家庭要注意对大宝的关注要多一些。而不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二宝的身上。不要让大宝觉得小宝把父母的爱抢走了。可以将二宝的一些工作分给大宝来做,大宝也能够学会照顾大宝,二宝也学会妥协。父母不要过多参与调节。二宝          做的好的地方,可以表扬大宝榜样做的好,可以经常沟通交流解决问题。

d.鼓励家人发挥所长陪伴孩子(激发孩子的动物性,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带孩子做家务。

4. 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a.听懂孩子背后的心理需求(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b.稳定自己,接住孩子的消极情绪(多询问孩子,不要先责备。

6. 坦诚沟通、不伤害。

a. 让孩子知其所以然

b.唤起孩子的共情能力,促进行为改变(收拾行李的案例)

家长一定要懂得,积极的情感联结是养育的基础。

案例:在房间里对孩子与妈妈的依恋实验

1. 安全型依恋(妈妈离开后,回来)很多成年人没有安全感,其实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与妈妈的依恋关系没有很好的建立。建议哺乳期的妈妈,在哺乳的时候目光要与孩子碰撞。

2. 回避型依恋

3. 焦虑型依恋

4. 混乱型依恋

(二)胜任感:轻推、让孩子获得信心

1. 我能做到,所以自信(一起家务,能够胜任,获得自信;培养孩子运动,获得自信;)

2. 观察孩子,尊重差异(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不知是缺点;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认为孩子学习不好;不断发现孩子学习以外的其他技能,获得自信)

3. 轻推,小步子渐进(让孩子慢慢来,强度太大适得其反)

4. 成长,需要更多看见(不要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要看见孩子的进步)

5. 四种赞美孩子的方式:

a.直接赞美:

小明,妈妈“看到”你今天把房间打扫的很干净,减轻了爸爸妈妈的负担。

(此时爸爸妈妈要叫出孩子的名字,并重复孩子做的事情,看见她的努力与付出。)

b.自我赞美

小明,妈妈看到你今天把房间打扫的特别干净,你是怎么做到的?

(给孩子力量,让孩子打开话匣子)

c.间接赞美

小明,妈妈看到你今天把房间打扫的特别干净,要是老师知道你在家里是这样的情况,老师会怎样表扬你/怎样看待你呢?

(人的自律也在于内在的他律)

d.寻找例外

小明,妈妈都有点想念上周六你整理的整洁的房间,让人心情特别放松。

(不一定是看见当下做得好的,找到过往做的好的地方,也是极其有力量的。)

(三)自主感:放手,让孩子迈向自主

1. 让孩子活出自主人生(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允许孩子做自己)

2. 给孩子探索的空间(给孩子试错的空间,允许孩子犯错)

3. 协助孩子自主地决策(帮助孩子做计划,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4. 循序渐进,逐渐放手(帮助孩子做手账,慢慢放手)

四、六个方法提升内驱力(六个锦囊)

1. 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父母自律,好学,孩子会引以为榜样)

2.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孩子,不要过于包办,孩子写作业不要经常陪在身边,让孩子自己做计划)

3.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家务)

4. 给孩子树立榜样人物

让每个家庭成员为其他家庭成员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写一些小条子,写一件家庭成员的有点,让孩子看见其他人的优点。

通过家庭成员的互相鼓励和看见,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挖掘孩子的标杆人物;

带孩子去旅行;带孩子接触榜样人物;

不给孩子树立榜样人物,孩子就会随大溜的去追星;

5. 挖掘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尝试自己的优势)

6. 及时看见与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及时的去鼓励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