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门下最有特色的10个学生当中,第四个就是曾参。曾参并不是因为在孔子门下才出名,而是因为他自己的身上具有很大特色。
曾参的学习天赋没那么好,他年纪小,还很老实,资质鲁钝,学东西本来就慢,反应也比较慢,有时候老师讲一个东西,他可能都听不清,所以他学习也就更加困难。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一样,笨拙憨厚,还挺老实。他学习天分确实不算好,但是我们曾说过:只要你够用功,你就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只要你愿意下功夫,就算资质不好也没关系。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曾参与郭靖很像,因为他们从小资质鲁钝,学起知识来不容易,有时还会让老师失望。但他们不仅没有抱怨命运不公,反而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想要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就像《中庸》里面说的: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别人的天分比我好,那么我就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赶上,不能落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这样的:别人学一次就能学会的东西,我学一百遍也要学会。别人学识字可以学会的东西,我学一千遍,也要学会。天生愚笨的学生是没有捷径去学习的,如果他努力学习,最后就会领悟所有的知识。那照这样的话,像曾参这样又有何关系?
果然,曾参的表现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十个学生当中,他可算是最勤勉的了,他是一个勤奋向学的年轻人,他的勤奋与努力,是不少人都做不到的。连老师都说他鲁钝,但他最后居然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非常重要的传承者,他从小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天分,就算有也比别人弱。但是偏偏是一个不被人看好的学生成为了重要的人物,还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佩,很厉害。
当然,书中并没有详细交代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努力的韧性,而是直接表明了他的勤奋。可能是他从老师的口中,知道自己天分不足,所以不甘心这样吧。
曾参年龄小,孔子只收十五岁以上的弟子,曾参才十五六岁就拜他为师了,这是父亲曾点让他做的事。曾参很孝顺,他出名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对长辈的孝顺,但是在幼年时期,他的孝顺很“幼稚”,没有什么深度,他的孝顺也是随着他不断地努力才越来越精彩的。他小时候喜欢告诉同学,他很孝顺,因为父亲在教训他的时候打他,他从不逃跑,甚至没有逃跑的想法,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让父亲教训。
老实说,这孩子看上去是挺孝顺,因为他让父亲教训,他就让别人觉得他很乖。但是孔子认为这不太对,他问曾参说: “曾参,你父亲打你,你不逃跑吗?” 曾参:“当然了,我很孝顺。” 但是孔子又说也不能跑,曾参当场懵了。孔子给予其详细的解释:如果父亲拿的是粗棍子,下手还重,你最好跑,如果你站在原地让他打,他很可能会把你打伤,总结一下就是你做错了事情,你父亲教训你把你打伤了,结果别人笑话了你的父亲,就相当于你让别人笑话你的父亲,那你这就是不孝顺了。如果他拿的棍子细,那就没关系,让他打,轻微的皮肉之伤对健康影响不大。” 曾参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曾参年轻时当过官,那时他所得到的薪水少的可怜,但是后来他的薪水几乎原来相差一万倍,换做别人肯定高兴坏了。没错,得到很多薪水确实是件愉快的事,但是曾参待遇差的时候快乐,待遇好反而难过了,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曾参待遇差的时候当的是小官,就和父母在一起,这样就能努力让父母吃饱喝足,让父母满足,他自己也会觉得快乐,从来没认为孝顺有多麻烦。而当他待遇好的时候,他就做了大官,不跟父母在一块了,所以他觉得钱赚的再多也没什么用,他宁愿自己一毛钱都不花,也要让父母满足需求。可见,曾参对父母不是一般的孝顺,他尽力去满足父母的一切意愿,连庄子都承认他是最孝顺的孩子。
又有一次,他在田里干活,家里突然有访客,母亲想把客人留下跟曾参谈话,于是,母亲就用左手捏了一下右手,瞬间觉得右手很痛,而在田里干活的曾参居然也感受到了手上的疼痛,所以他知道了母亲的意思,立马回家了。这样的“心电感应”很神奇,但是你必须很孝顺,才能有与父母心意相通的感应,像曾参这样。
后来,曾参年老体衰,他把学生召集到家里,让学生看他的手和脚,学生发现,他的手和脚都是完整健康的,但是古代的刑法很严酷,动不动就劈手斩脚,曾参的手脚很完整,是因为他这一生都没有犯法,也就没有受到严酷的惩罚。况且,我们是父母养大的,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也算是孝敬父母了。而且要从事德行的修养,要做得越来越好,成为一名德行卓越之人,一生都需要保持谨慎与小心,一定要明智。
看到这里,曾参已经功不可没了,他为儒家思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成就让我们感觉他小时候很有天赋,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知道自己天分不好,所以比别人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申公豹一样,本是妖族出身,但是他仍然刻苦修炼,百年来都不曾有一丝懈怠。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影子,曾生算是非常伟大的人物,天生就资质鲁钝的他居然能做出这么多伟大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这些现代人,这些拥有天赋,甚至是拥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的各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向他学习呢?天分不要浪费,这是曾参利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的道理,不是我跟你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