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读者》中《江湖的规矩》一文,不禁对“江湖”二字产生了好奇,冥思苦想还是对这俩字有种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感觉。有时真就这样,你越是认真了,你就会发现自己越糊涂了。为了让自己稍稍清醒一些,我调动了脑海中所有与“江湖”有关的信息,并以此为线索查阅了我能查到的相关材料,大致得到了以下认识:
“江湖”是春秋时期道家用语,其本意是指广阔的江河、湖泊。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其意是说两条受困于陆地的小鱼,互相以口沫来润泽对方,如此困境还不如在舒适的江湖中互不相识,彼此错过。
在使用过程中,“江湖”逐渐有了它的文学含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此处“江湖”一词与“庙堂”相对,意指远离朝廷的民间社会。后来古龙在其武侠小说中道出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名句, 大意是,人处在周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事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由此看来,“江湖”在文学上应该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意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思索搜寻中,突然想到“江湖术士”一词,印象中的江湖术士往往是指未经正规渠道,没有专业知识,但又会一点法术的招摇撞骗之流。还有现在所说的“混江湖”“老江湖”等用语,都带有一些负面的含义。于是“江湖”又有了不登大雅之堂、不光明正大、不走正道之嫌,这大概可以算作“江湖”在社会方面的特定意思吧。
这么一梳理,蓦地就发现“江湖”很有一些神秘感,犹如川剧的变脸,让你感觉无法捉摸,却又趣味无穷。“江湖”可能就如大江大湖一般,可以形变无穷,隐晦至深,变化莫测,需要你有火眼金睛,仔细分辨。人在江湖,就得学会思考,学会适应,学会与变幻无常共生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