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农村度过了童年,自小就看惯了那几乎清澈见底的河流中,长着丝丝碧绿的水草,根扎在水底,长长的叶却一直延长到了水面,随着水的波动而荡漾。
河蚌在淤泥中探出了半个身子,半张半合吐露出雪白的嫩肉;肥硕的青螺在原地转着圈儿,各色鱼儿在水中自在闲游。
河岸边,河流中,野草葳蕤生长,藤蔓荆棘夹杂其中;蛐蛐、蛤蟆、蛇虫、水獭、野鸡、麻雀跻身其间。那真是一幅美丽而鲜活的江南画卷。
然而,在后来的岁月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曾经孕育吴越文化的浩瀚太湖,在人类对她过度汲取与污染后,向我们发出了严肃的警告。
这总算让生活在太湖之滨的无锡人明白——在向大自然不断索取的时候,应该知道让自然仍保有其应有的休养生息,从而得以持续地为人类生存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似乎出于对大自然特有的情愫,我在太湖畔又添置了新居。来到的第一天,我便牵夫携子,先去附近的长广溪湿地公园一游。
早春二月,迎着乍暖还寒的晨风,漫步走过公园里雕梁画栋的廊桥——石塘桥;行走在用各色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尤其是时不时出现的连接水面湖岸的木板铺设的路,让踩在上面的人兴趣盎然。
于是,伫立在亲水平台边,在那已经被冬日的萧瑟与严寒,凋零得枯枝般的苇草旁。迎着微微的湖风,眺望着远处迷蒙的水雾。氤氲之间,蠡湖对岸淡淡的春光下,摩天轮伟岸的身影矗立在美丽家乡无锡的都市群落中。
不由遥想起刚才路边碑文记载的传说:公元245年,孙权派典农校尉陈勋屯兵,将这原来是江南的一条小河,开挖疏浚而成长广溪,使之成为贯穿大浮、雪浪、东降、南泉4个乡的河流。
逝去的注定不会再次重现,然而无数的自然之留存,仍将给我们长久回望和向前展望的可能。可以想象,一段段古代和现代的文明,将在这种回眸和展望中,逐渐展露出她的神秘笑靥。
今后,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一些生态植物,如菖蒲、茭白、菱、藕、芦苇、莼菜和太湖水系鱼类,还有那些野鸭、白鹭、喜鹊等,也都将逐渐、继续、自由地生活在修复后的,这条绵延而宽阔的,缓缓流淌着的长广溪湿地公园里……
站在长广溪大桥上,北面五里湖碧波荡漾,湖面上游艇飞驰,船头犁出一道道浪花,白色的水鸟在船后追逐;水边,芦苇紫色的嫩芽已钻出了湿土……向南眺望,长广溪像一条白练婀娜地飘向浩瀚的太湖,蓝天之下,八万顷湖面波光粼粼……
是的,无锡建设湿地公园,打造山水生态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城乡建设的春天又一次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