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历史感
作者何帆提到,他的写作目标是身临其境地观察和记录当代历史,具体执行的目标就是,从2019年开始的30年,每年要写一本书,记录中国的变化。
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它不仅需要作者的坚持,更需要作者具有一种历史感,一种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的历史感。不仅本书作者需要历史感,每个写作的人甚至于普通人都需要历史感。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高低起落,普通人会忽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历史进程的联系。我们时常会听到一种感叹,那就是:时代变化太快,而自己力不从心。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的40年,社会面貌急剧变化,身处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没能抓住时代机遇的人,自然会感到无助。
所以我们需要历史感。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往小了说,历史感就是通过分析过去的事实,观察时代的变化,洞察未来的方向以得到的对时代的综合感觉。它并不神秘,过去的事实就像是一堆数据,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数据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的问题的答案。
往大了说,历史感是一种思想、情感、知识、理想、意志、信心的综合效应,是我们在流逝的时间中所应奔赴的位置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感,是一种将人类历史和个人命运交融在一起的神圣感觉。
文学家和艺术家更需要历史感。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优秀的作品离不开恰当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但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作家深厚的知识经验积累。
文学家要体察万物,转瞬之间将古今四海所有之物罗致笔端,这是最不能缺少历史感的。结合历代的经典作品来看,“历史感”首先表现为作品能真实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还表现为作家对现实的描写不是机械的复印,而是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创造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进而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趋势。
对于个人而言,历史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命运以及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历史感的人,更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抓住时代的机遇。
说完了历史感的必要性,我们来谈谈如何去观察历史,如何去培养历史感。观察历史,必须学会找到一种大于部分之和的总体印象,需要尽可能的去跨越不同圈子的界限,去理解真理的全貌,去窥见历史的端倪。
那么怎么去理解真理的全貌,去窥见历史的端倪呢?何帆推荐了两位历史作家采用的方法。
一位是传奇的美国历史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她并不是学院派的历史作家,但她的历史写作方法气势恢宏又细致入微,她擅长运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鲜活的故事来展现最迷人的历史细节,又将这些线索串联在一起,对历史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判断。
另一位是英国历史作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虽然他的历史著作带有鲜明的政党偏见和个人成见,但是他“展现真相的裙角,却能窥见真相的全貌”的历史著作方法让历史变得足够的吸引读者,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他强调强调历史著作必须首先能吸引读者,为了收到艺术效果,可以牺牲历史的真实性。
继承了塔奇曼和麦考莱的著史方法,何帆在本书中所采用的观察历史的方法是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至于什么是慢变量,什么是小趋势,我们在后面部分继续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