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2 19:51
家是每个人心灵温暖的港湾,家是人生旅途的起点。个人是组成家庭的元素,家庭又是聚集个人的集合。个人与家庭纵横交织着,难以割舍,也无法割舍。就这样相依相偎、相知相伴、相生相克、相爱相杀......
常常会听到人们感叹:“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次我都陷入沉思,矛盾、甚至摩擦的根源在哪里?可是总是不得解其惑......刚好昨天陪一个朋友聊天,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这个朋友,我们就叫她宛瑶吧。宛瑶出生在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爸爸是一个退役军人,爸爸战友家有一个年龄和宛瑶年龄差不多的男孩,自然是到了父母眼里谈婚论嫁的年龄,宛瑶刚刚大学毕业,孩子的婚姻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两个家庭共同的奋斗目标,为打好两个孩子婚姻这场丰碑式的战役做了充分的备战工作,然后就按照他们预先制定的战略计划稳步推进,各种安排两个孩子见面,吃饭,约会……正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皇上不急太监急”!(这样形容有几分冒犯,特在此向各位父母长辈道歉,因为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子女好,突然想到《红楼梦》了里写到这么一句话“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莫名心里冒出一股愧疚)不得不说,我发现我们九零后这一代人好像大多不太认同与接纳强制安排凑合的婚恋观。我们坚信“强扭的瓜不甜”。就在昨天晚上,她又一次被双方父母安排与那个男孩约会回来,不过这一次与往次不同,一改烦恼,抵触,不安的情绪,而是一种拨月见日的爽朗与解脱。因为宛瑶与那个男孩双方都觉得不合适,并且互相都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宛瑶和我说:“我俩协商好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说的清楚明白 ,我不是他的白月光 他也不是我的菜!”最后给我补了一句:“可怜我家老头子了,以为安排的明明白白……”“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发自内心的理解父母的心情,特别是两个军人家庭父母,可能因为我有过从军经历的缘故吧!但是,我也相信父母能够理解儿女,尊重儿女的决定!
看着宛瑶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也为她感到高兴,似乎现在的女孩子高兴时喜欢吃东西,难过时也喜欢吃东西,食物成为了他们庆祝高兴与排解难过的载体!(但愿宛瑶不要看到,不然她可能会打死我)我们买了一些鸭脖坐在公园里一棵树下开心的吃着。吃着,吃着,一只蟑螂悄悄的靠近我们,不过终逃不过宛瑶明锐的法眼,宛瑶让我把她踩死,我回了她一句:“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她用嘲笑的表情对我说:“呵~呵,你是中二病犯了吧,你那么喜欢蟑螂就领回去养着啊!”她说完这句话我愣了一下,然后激动不已的对她说,我好像知道父母与儿女之间矛盾的根源在哪了!
家庭矛盾原本就是父母与子女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碰撞在一起,无法达成共识,从而形成了摩擦。父母与子女所成长的环境之间存在几十年的跨度,这个客观事实形成了不可忽略的代沟,自然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可能一样的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观。再加上人类潜意识里的控制欲,父母想让儿女按照自己设计的轨迹运行。就好比宛瑶刚刚说的,喜欢蟑螂就要领回去养着。(为什么喜欢就不能给它自由呢?)而恰恰儿女并不情愿,相反,总想要挣脱控制,挣脱束缚。正如歌词唱的好“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这就必然使家庭成为了父母与儿女之间斗智斗勇的战场!
面对亲爱的家人,怎能不感叹“我该如何去爱你?”面对家庭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似乎是道无解的世界难题,因为这不是单纯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问题与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其根在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在控制欲上,而控制欲又是人性的问题,所以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个无解的难题,我们只能通过相对消减控制欲,消减抵触,多一些沟通,理解,支持与宽容,才能让这场绝对的战争多一点相对的和平!(本内容纯属笔者本人主观意识下的虚构,若有雷同或者能引起一个或几个朋友的共勉,倍感荣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