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我们的生命本多轻盈
生活是什么,什么是生活?这一直是个谁都没办法说清楚的事情,好像也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它苦恼了很多人,让很多知识渊博的学者不论是从情感上,心理上,学术上,研究上都没有办法去解释清楚,以致这个问题普通的平凡人也就更不愿意去想,无疑也都自认为一个连历史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怎么思考也是愚笨浪费时间的。而偏偏事实是我确实是个很愚笨不识时务的人,我一直困惑并且不安着面对着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索性也只能用自己仅有的简陋知识简单粗暴的解释成:生活就是生下来并且努力的活下去。
因为刚刚经历了一场最至亲人的逝去,离别的痛苦和悲伤充斥着自己的全身。仿佛我的胸口淤积着一个有待发酵出浓郁沼气的沼泽,淤积着一个被人拼命咀嚼,但终究没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团的整个世界。其实一开始对于亲人的离去我会习惯性的逃避,可是之后发现现实逼迫着自己退居到没有路径的角落里,能做的也是唯一可以做的便只有痛苦的抬头面对!只是这世界的时间走的太快了,你不只要面对痛苦还要被身边的人催促你快速的忘记这悲痛。他们那戏剧性的表情和总会义正言辞的像是统一了口径的话语来开导你,什么人总会死所以不要太悲伤生活要继续。
假如你悲伤了太久或者难以接受这现实,他们总会有办法逼迫你不停地去面对,直至你精疲力尽的低下头来努力的让自己假装忘记。有时莫名觉得这是多么的好笑和嘲讽,收放自如的情绪或者说紧张地忙碌生活着的人们连悲伤的情绪,都要像吃快餐一样不能让残渣剩饭影响你赶路的时间。再多的劝慰其实无非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可以不用太过内疚的理由,那结局是注定的,生活中很多事情,该来的会来,不以这个形式,就会以那样的形式。但把事情简单归咎于我们无能为力的某个点,会让我们的内心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这样一切似乎都会理所应当继续下去,所以那些逝去的一切好像轻盈的就像烟花的痕迹,灰灰的,像一层淡淡的纱。过几天风一吹,沙子一埋,这痕迹也不会见得,一切轻薄的,好像从没有存在过一样。
如果不曾体会逝去我想我会和大多数的人一样不会面对这个问题。也会继续按照这世界累积下来的世俗生活标准又或者应该说是按照一直以来祖先们遗留下来的生存观念继续生活。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因为你不需要去思考和探求太多自己的想法,你只需要跟随大众人的目标努力生活下去就可以。回忆当我们呱呱坠地我们的父母和身边的长辈叫我们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人要有所谓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在对生活还是一脸未知的时候就懵懂的记下了这条准则。好像人的一生必须要有准确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大家才会觉得你活得有意义。我们不停地成长也在不停地被这个世界好多框架所规范。我们不能过多的关注自己否则你就会被冠上自私的名号;我们不能有消极的情绪势必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是一个悲观的人;我们不能随意的释放自己的不满那似乎让好多人觉得你不够坚强。我们成长中听到亲人和老师说的最多的便是要听话要懂事,一开始我们太小不懂得为什么要听话也不明白什么是懂事,但是渐渐的发现只要做的不符合身边人心中的标准,你就会莫名的被指责成是任性妄为的人。我们害怕被指责害怕被孤立害怕自己让家人失望的眼神,索性开始渐渐收起我们的真实情绪,我们渐渐地变成了大人的模样,忙碌的工作,忙碌的吃饭,忙碌的睡觉,忙碌的结婚,忙碌的生孩子。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偌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在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长得像蚂蚁: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躯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而我也在不自觉中成了其中一员被教条的忙碌所充斥这生活,不敢停下,生怕一停下就会发现真实的自己早已经被这无形的规则所埋葬。
麻木吗,也许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一种成熟,但我始终不会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了。我,或许许多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所以他们总会高举理想和奋斗的目标来告诉你,没有时间去感受过多的情绪,相比之下那些目标和理想要来的更为重要一些。但是这世界的一开始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我们要怎样去活才是最好的,没人清楚真实标准,也就显得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可笑,可笑大多数人所谓的理想无非就是自己苛求过多的物质享受和贪婪的金钱欲望,哪怕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所以人最害怕的就是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像蔡崇达在《皮囊》里说“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