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了一个梦,俄玛(尼玛颂宋饰)从哭泣中醒来,丈夫罗尔基(容中尔甲饰)被吵醒后,埋怨妻子俄玛。这是开片的第一个镜头,也是一个长镜头。摄影机用固定视角静静地注视着从睡梦中醒来的夫妻,让观众为此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俄玛哭的如此伤心。
俄玛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的结果我们无从得知,她坐在走廊阴影里的剪影,留下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回家的路上,俄玛告诉罗尔基,她决定去拉萨朝圣。
藏族题材电影《阿拉姜色》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道德、信仰与责任的故事。去拉萨朝圣本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叩长头要忍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但却能获得巨大的福报。俄玛拜别亲人,在两位驴友的陪伴下,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朝圣之旅。
俄玛心中深藏着一个秘密,与丈夫罗尔基结婚六年,她一直深受其扰。在漫长的朝圣之旅中,他们相继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了双方在夫妻情感之中形成的爱与道德、责任与信仰交织的困惑,也得到了肉体与心灵的升华。
松太加导演的《阿拉姜色》和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都涉及到朝圣题材,《冈仁波齐》讲得是怎么朝圣,《阿拉姜色》讲得是为什么要朝圣,这是两部影片在故事出发点上的根本不同。《阿拉姜色》投资不到1000万,在制作成本上比《冈仁波齐》少了300万。歌手出身的出品人容中尔甲,在《阿拉姜色》中献出了自己的大荧幕首秀,作为一名业余演员,演技完爆同期上映的电影《宝贝儿》女主角——专业演员杨幂。影片的故事缘起容中尔甲认识的一位去世的老人,容中尔甲将老人的故事讲给松太加,后来就有了《阿拉姜色》的剧本。松太加谦虚的给自己的影片打了60的及格分,但事实证明,这部电影的水准绝对在同题材电影《冈仁波齐》之上。
影片的故事简单而富有感染力,导演松太加去掉了所有起伏跌宕的戏剧安排,只留下爱与道德、责任与信仰交织的人物情感。前半段展示信仰下的夫妻感情状态,俄玛在将死之时向丈夫道出了尘封多年的秘密,得到了解脱,将信仰和责任交给了儿子诺尔吾(赛却加饰)与丈夫罗尔基。后半段则是讲述继父子关系的变化以及人物对信仰的坚持,继父罗尔基明白了继子诺尔吾之所以顽劣,是因为自己当年在娶俄玛时不愿接纳诺尔吾的缘故,继子诺尔吾感受到了继父态度的转变,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抛下过往的隔阂,走向了彼此交流与接纳的和解之路,也走上了爱与信仰并举的朝圣之路。
松太加作为一名美术出身的导演,不仅是一位好摄影师,同时具有极高的编剧水准,这一点,在同族出身的几位导演中似乎是最全面的。松太加喜欢用长镜头,但他的长镜头毫不枯燥,也未曾有刻意卖弄之嫌,总是在气氛恰到好处的时候切入下一个镜头。松太加担任过摄影指导,对摄影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加上新近崛起灵气四溢的摄影指导王维华的加持,本片的画面极具看点。
《阿拉姜色》这个片名听起来文艺的要命,但事实并非如此。阿拉姜色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请您干了这杯美酒”,也是嘉绒藏区一首有名的祝酒歌。影片中,这首歌唱了两次,第一次是诺尔吾被罗尔基揪着耳朵拎起来的那天,晚上三个人围着一小堆篝火,罗尔基捡起了一块石头当做酒杯,唱起了阿拉姜色这首歌,俄玛附和罗尔基一起唱着哄儿子,同时也是罗尔基向诺尔吾示好的声音。第二次阿拉姜色再响起时,却只剩罗尔基和诺尔吾二人。这时候依然没有酒和酒杯,甚至唯一维系他俩关系的妻子俄玛也已经死去。但此时二人已经冰释前嫌,他们的心紧紧依靠在一起,相互依偎着取暖。
个人认为,影片中最好的一场戏是在影片的结尾,父子俩于拉萨城外休息几日后,在吉祥日清洁身体,准备入城朝圣。好奇的小毛驴用嘴撕开了诺尔吾的背包,罗尔基斥退了小毛驴,也发现了在妻子俄玛留下的“擦擦”盒中,被诺尔吾粘在一起的父母照片,那张照片原本被罗尔基撕开后贴在了给妻子做法事的庙里。诺尔吾的秘密被继父发现,他对罗尔基说,他不想自己的父母分开。罗尔基突然理解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站起身继续给诺尔吾剪头发并且告诉他,等朝拜之后,把俄玛和她前夫的照片贴在甘丹,电影到这里结束。
故事结尾干净而利落,导演没有再继续交代之后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罗尔基真正接纳了这个曾经想要和母亲俄玛一起跟着自己生活的孩子诺尔吾,完成了妻子,事实上也是自己的朝圣之路;诺尔吾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帮她走完了朝圣之路,二人都得到了救赎。
《阿拉姜色》虽然是一部小众影片,但它绝无拒观众于门外的意思。如果你真的喜欢电影,那不妨留出30元的预算,花上109分钟的时间,喝一壶有关爱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