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的开篇,是序曲,也是小说的前奏,叫月梦。
它的开头,直接以人物出场,把镜头拉长或缩短,通过这个人物的眼睛,来描写场景。
尽管开始没有说出人物的名字,但一个“她”字,却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神秘和悬念。
她是谁?她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清晨,她走来了。一辆出租车停在路口,她下了车,略略站了站,环顾着四周。然后,熟悉的穿过大街、小巷,向前走去。
下面,作者开始描写她,以及她所看到的大街、小巷,周围的一切,还有内心活动。
一身的白衣服,包括皮鞋都是白色的。皮肤白皙,黑发夹杂着银丝,却不显苍老。
她没带行囊,手里提着一个圆形的白色纸盒。
走在这里,她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
她感受到熟悉的气息,那天,那地,那砖,那瓦,那路边的树木,那瓦楞中的芳草。
那远处的炊烟缭绕,那尖顶如塔,橘黄色琉璃瓦的清真寺。
清真寺的出现,引出了这儿是穆斯林居住区,聚集着一群安拉的信徒,信奉伊斯兰教,是芸芸众生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很小。
中国的穆斯林是“外来户”。大约公元七世纪,有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土大唐,娶妻生子,居住下来。
后来,又因战乱,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在战争的摧残下,不得不迁徙到东方。为了生计,他们流落四方。
他们的后裔很少返回故土,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元朝的官方文书称他们为“回回”,他们也以“回回”自称。
这些相信真主的人,他们始终是少数的,他们艰难的、顽强的、小心翼翼的生存着。
他们相信人生有“后世”,相信“末日审判”,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
她从梦中醒来,面对这个苦苦寻找的世界,是那么熟悉,仿佛岁月倒流了,那不堪回首的一切都不曾发生。
她老了,她不知该报偿的是否得到报偿?该惩罚的是否受到了惩罚?她只想把该记住的都记住,该忘却的都忘却。
又拐了一个弯,她进了梦中的胡同。那颗古老的槐树,阅尽沧桑。
记得每年花季,那串串的白花,如雪,落在她的肩上、头上。相信它在等她回来,只是,她却一直没有来。
如今,她终于来了。她从树下走过,站在那座门楼前。
她夜夜都梦见门楼,门楼里的院子,院子里的天空,天上的月亮,梦里的眼睛,还有那牵心动腑的呼唤。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
她夜夜沉醉在梦中,梦把空间缩短了,梦把时间凝固了,梦把世界净化了。
梦使她永远年轻,使她不愿醒来。
但她还是醒来了。
站在那个暗红色的大门前,她并不怕见到她所不愿意见到的人,她只急于见到她曾天天梦见的人。
只是,在古老的青砖墙上,大门的旁边,镶着一块汉白玉,上面有“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
她愣住了 不知这块汉白玉的标志意味着什么?
她的心怦怦地跳,她的手微微的颤抖,她渴望叫开这道门,有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惧。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隔绝得太久了,大门来储藏着她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切……
她走来了,从下车,到暗红色大门前,不过短短的距离,她却走的百感交集。
她恍如梦中,却又异常清醒。她知道时光不可倒流,曾经发生的一切不可从记忆中抹去。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